徐寿辉在此称帝,苏东坡留下名篇,浠水千年古寺见过大场面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就是在清泉寺遗址修建的
遗留下来的寺名匾额
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浠水县城东偏僻的一隅。许多人不知道,这里曾有一座千年古寺——清泉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曾在此称帝;唐、宋诗人刘禹锡、苏东坡等在此游玩流连忘返,留下传世诗篇。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清泉寺原址建成闻一多纪念馆。11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这处见证历史沧桑巨变的地方。
清泉寺以井得名
出浠水县城往东,就到了位于清泉镇红烛路1号的闻一多纪念馆。闻一多1899年生于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黄冈市文史专家、闻一多纪念馆原副馆长朱兴中介绍,纪念馆占地15亩,是1988年在清泉寺遗址上修建的。
走进纪念馆,可见一处倚山建造的颇为雅致的仿古建筑群。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及高大的树木间,庭院与景区相得益彰,曲桥、古井、雕像、石刻各具风采。
朱兴中说,历史上的清泉寺背倚凤栖山,面临浠水河,自然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游历地。据浠水县志记载:“邑东二里有清泉寺。唐贞元六年(790年),凿地得井,洌而甘,故以名寺。”
自唐代至清代,千百年来,清泉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名士寄情山水,奋笔书怀,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较早的有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游清泉寺》:珠圃邀欢兴未赊,赛诗煮茗坐莲花。上人我亦忘机者,欹枕相将到日斜。
据考证,这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年)夏,由夔州(今四川奉节)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游历清泉寺时即兴而作。
苏东坡留下名篇
所有与清泉寺相关的文艺作品中,名气最大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填的词《浣溪沙·游清泉寺》。浠水县志载全文如下: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余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浠水)麻桥人宠安时善医而聋。安时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余戏之云:‘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廓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极饮而归。”
朱兴中指着门前干涸的河床说,前些年,纪念馆前还是有河流的。历史上此处的河水很深,河床很宽,清泉寺前有很大的码头,清泉寺一带曾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许多游人是乘船来清泉寺的。
徐寿辉在此称帝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罗田人徐寿辉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组织民众起义,10月攻下蕲水,见清泉寺是块繁华的风水宝地,遂在部下的怂恿下建都称帝,国号天完。清泉寺被改造成皇宫。
1353年12月,元军攻克蕲水,徐寿辉等遁入黄梅山等地。到1359年底,渐渐坐大的陈友谅逼迫徐寿辉徙都江州(今江西九江),次年五月,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至此,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覆亡。
1945年至1949年,清泉寺改办“浠水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清泉寺一度成为粮仓、酱园厂。
朱兴中介绍,1962年因战备需要,清泉寺一度作过国家战略盐库。文革期间,古寺因风吹日晒加上盐的腐蚀,全部倒塌。1986年,浠水县决定在此修建闻一多纪念馆,并于1988年1月28日奠基。
如今,纪念馆后山坡上还有一块白色大理石寺名匾额和两块文字不全的石碑,这是古寺存留下来的仅有的遗迹。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荆楚网
责任编辑: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