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徐克 X 希区柯克:双克狂喜,大师之间的“互动”原来这么可爱!

  2021-10-23 19:16:03
分享到:

他是一个比较喜欢开玩笑、捉弄人的导演,他的惊悚片不是惊悚片,是个喜剧。——徐克

徐克导演前几天开了一堂电影公开课,不讲武侠也不说神怪,更不提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而是谈起了希区柯克。

乍一听,两人之间似乎关联不大,“井水不犯河水”,但这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别有一番意趣。

平遥国际电影展活动 开讲:徐克谈希区柯克

《蝶变》X《群鸟》

徐克导演的电影处男作是《蝶变》,讲万花丛中的蝴蝶“杀人”的江湖故事,而希区柯克有一部同样讲柔弱动物杀人的电影《群鸟》。

两部电影相差十六年,相信徐导也不会否认《群鸟》对于《蝶变》的启示作用。

《蝶变》(1979)

《群鸟》(1963)

当然两片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蝶变》是一个古龙式的推理故事,虽然不是很本格,反派也不是被侦探推理揭示到无所遁形,而是自己急不可待地亮相露底。

而《群鸟》像希区柯克绝大多数的电影一样与推理是绝缘的,影片自始至终对于飞鸟攻击人类的原因不甚关心,而是保持着一种无解的开放式状态,最多是跟环保或者人类本身的贪婪等命题挂上一点钩。

不过,徐克导演在这次公开课上没提《群鸟》或《蝶变》,而是专门分析了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

他认为这部由舞台剧改编的电影,虽然“非典型”,却能在侧面甚至反面衬托出希区柯克电影的特色。

《电话谋杀案》中的“参考图片”

希区柯克当然是非常擅长用画面来传达信息的,而《电话谋杀案》跟稍后拍摄的《后窗》,几乎都局限在一个屋子里。

《后窗》至少还通过男主角的望远镜有一个向外发散的视角,而《电话谋杀案》真的完全就是一出室内戏。

《电话谋杀案》中的光影与构图

徐克导演结合《电话谋杀案》一片的“参考图片”,分析了构图,光影,道具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强调了此片与希区柯克其他代表作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电话谋杀案》是将“人的秘密隐藏”以及“三个人斗智破案的故事,这是希区柯克所有电影当中没有的”。

这种说法本身当然不无道理,但似乎并未触及到最关键的地方。

《电话谋杀案》中的道具

推理 X 悬疑

《电话谋杀案》的不同,除了根据舞台剧改编这一点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故事本身,特别是存在着很明显推理情节的结尾。

但就如刚才提到过,希区柯克本人是排斥推理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希区柯克痴迷的那种恐惧主要来自于未知。

而推理作为一种逻辑判断,虽然是否准确也是未知,但至少是一种思维的前进,推理到最后,接近谜底的快感就会把悬疑和惊悚消解得支离破碎。

《电话谋杀案》的开场是一个老公要借刀杀自己出轨的老婆,计划看上去很周密,但没想到他老婆超水平发挥,反过来把“杀手”给干掉了……于是,老公将错就错,要诬陷老婆故意杀人。

虽然老婆的情夫是个悬疑作家,但没能帮上什么忙,最后帮这位老婆洗刷冤屈的角色是一个老探长。

影片通过对一个重要道具的推理,才让那个诡计多端的老公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冰血暴》中的家庭阴谋

这个舞台剧故事本身是有点奇特的,前半段像是科恩兄弟的《冰血暴》,一个丈夫针对老婆的犯罪计划,但搞砸了,还越来越糟;

而后半段,却又变成很严谨的推理故事,警察依靠逻辑而不是勇气跟枪法战胜了反派。

很多人都知道,推理有一些特定的法则,其中一条是侦探应该置身事外,他应该极为冷静甚至冷血,最忌讳陷入爱情旋涡中。

人狠话又多的《绅士刑警》

所以从这条规则来看,《电话谋杀案》里的老探长是相当符合的,他跟这起婚外情的三位都没有什么纠葛和前史。

从整个探案模式上来讲,《电话谋杀案》类似于《神探可伦坡》或《古畑任三郎》,几乎都是警探与反派在不断的套话,最终让后者露馅,而没有别的嫌疑人用来扰乱视线。

但这样的模式,是典型的希区柯克风格吗?

显然不是。

相“爱”相杀的《辣手摧花》

据说希区柯克晚年曾经声称,自己的作品里他最得意的,除了《后窗》之外,还有《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1945),另一种翻译是《心声疑影》。

故事并不复杂,起初生活在小地方的外甥女对于舅舅非常崇拜与期盼,但后来相见不如怀念,渐渐发现舅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可能是一个“寡妇”杀手……

危险就在身边,还是最至亲的一位,而一路追踪过来的警探,还对这个外甥女也产生了仰慕之情,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

女主角反败为胜

而到结尾,这位舅舅并不是被警探绳之以法,而是在火车上,他想把外甥女灭口时,却反被抛出车外而身亡,这就好比是《电话谋杀案》里的反转情节,只是出现在片尾,而不是故事中间。

带来极大情绪波动的报纸

报纸上的真相

《辣手摧花》虽然有很多的细节,比如舅舅故意把报纸上相关的新闻撕掉,以及送给外甥女的戒指上刻的字母,但那大多属于“捕风捉影”的范畴,给女主角带来的与其说是智力上的突破,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困扰……

而且直到最后,已经死去的舅舅也没有盖棺论定成凶手,而那个对外甥女生情的警探,甚至还被蒙在鼓里。

这才是希区柯克“家庭犯罪电影”的标准模式,这种对情感逻辑的衡量与把控,类似的还有《深闺疑云》《欲海惊魂》《迷魂记》《狂凶记》等……以及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大巧局》(Family Plot,1976)和第一部奠定作品风格的无声电影——1927年上映的《房客》。

《房客》(1927)奠定希区柯克家庭悬疑风格

《房客》的故事是一个新房客被房东怀疑是连环杀手,而房东的女儿对于新房客却心生爱慕,而她本来有个男友,恰巧是个警探。

当然最后的结局,也不是警探用智慧揭穿了新房客的假面具。

这部《房客》中的元素以及角色关系实在是太眼熟,此片就像是一个原型,或者说是“母体”。

希区柯克之后的电影虽然在不断地变奏,运用各种新的电影语言,或是重新排列整合相关的元素,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镜到底”的《夺魂索》也很适合改成舞台剧

当然除了像《电话谋杀案》这样极少数的例外,在笔者看来,那只是一个“推理”的例外,而跟舞台剧本身并没有多少关联。

不然像《夺魂索》《后窗》这样的电影,如果改成舞台剧,相信同样会很容易,也会很成功。

 

徐克 X 希区柯克

如果上述说法不足以有太大的说明力,那换种思路梳理一下,徐克跟希区柯克的电影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在哪里?

或者干脆这么想,如果用希区柯克的电影理念,来重新“润色”徐克的电影作品,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新面貌?

徐克策划并出演的《我爱夜来香》

其实,除了《蝶变》和《群鸟》还能扯上关系之外,徐克导演还有一部电影是有希区柯克元素的,倒不是混乱三部曲的《第一类型危险》,而是《鬼马智多星》(1981)(台译《夜来香》)。

更贴切地说,是徐克参与策划并亲自出演“天皇干儿子”的那部谍战题材影片《我爱夜来香》(1983),影片中德日多方势力角逐,争夺的是核武器的秘密图纸,交易的地点不在“卡萨布兰卡”,而是在香港。

群星云集的恶搞片《007别传》

希区柯克的电影除了“家庭悬疑片”之外,另一大类就是“国际谍战电影”,但徐克的这两部“夜来香”,实在太过夸张和躁动,更像是为《最佳拍档》系列做准备。

相比之下,希区柯克的《冲破铁幕》《海外特派员》《秘密间谍》《三十九级台阶》就要细致严谨得多。

“夜来香”与《西北偏北》这类电影的区别可能就如同007电影正传与彼得·塞勒斯,伍迪·艾伦出演的《007别传之皇家夜总会》(1967)之间的不同。

至于徐克导演自身,他当然还是以武侠神怪片著称,比如《黄飞鸿》《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等……

如果他的这些代表作中,灌输以希区柯克的电影理念和人物设定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比如《黄飞鸿》,主角生活在一个几千年未逢之变局中,面对传统和西方,家国与私情,都有很多情感冲突与价值观的碰撞。

但问题是,黄飞鸿作为一派宗师,绝大多数时间里,还是必须保持大义凛然临危不乱,在各种势力中周旋,并结交各路风云人物。

不管这样的人物,有多大的银幕感染力,至少他不符合希翁的电影设定。

如果有一个希区柯克版本的黄飞鸿,可能会是这样的:

他用医术救治很多人,穷人,富人,甚至还有恶人……而当一个刚被他治好的人,因为一些缘故杀了人之后,黄师父淡定不了了,他一向自认为阅人无数,还行侠仗义,但这一回,偏偏就因为他治好了“凶手”,后者才有能力出去杀人,黄师父等于成了一个“帮凶”,这让他比起被十三姨亲吻,还要方寸大乱,不知道此事该如何收场,以后又如何待人接物,行走江湖……

而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令狐冲最大的疑惑,只是那天晚上跟他在一起的,是不是东方姐姐?

这虽然和《新仙鹤神针》中关之琳那句“你留在我身体里的东西,我会用内功逼出来”一样,有种独属于武侠的戏谑,但终究还是轻浮了些。

不管李连杰和林青霞之间来不来电,反正这片里两人的对手戏,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有希区柯克版本的《东方不败》,两人肯定会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而同为日月神教的东方姐姐应该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介入到了令狐冲和任盈盈的感情中。

令狐冲在意乱情迷之际,又渐渐对于东方姐姐的善与恶,甚至性别本身产生怀疑。

这份怀疑,就相当于《辣手摧花》中的悬念设置百转千回,而不是用绣花针一下子“捅破”那层窗户纸。

至于《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人鬼(妖)之间的身份不应该那么泾渭分明,一下子点破,而是让宁采臣始终在疑心与自我怀疑之中。

甚至还可以由小倩的视角来讲述,她对于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样可以有不确定的地方,不只是一个凡人中有小人君子之分,鬼怪中也是善良邪恶有别的传统故事。

总体而言,徐克和希区柯克之间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差别,这不仅仅是东西方不同观念以及电影类型本身而导致的。

从某种超然的角度来说,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为什么不能真正意义上的互通有无融会贯通呢?

正如上述的所谓脑洞设想,如果徐克导演不只是开一堂公开课,而是能够真正的把希区柯克的理念放在自己的电影中,想来那一定会是件非常神奇,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盯上你了!”

作者 | 李翼

编剧,曾签约CAA经纪(北京)原创剧本曾“伺候”过彭浩翔导演

编辑 | Juan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希区柯克,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惊悚片、悬疑片大师。其代表作《迷魂记》一直是各权威媒体榜单中影史之冠的有力竞争者。

《伦敦传》作者、英国国宝级作家阿克罗伊德以作品为引线,研阅大量资料,逐步探向这位伟大导演的内心深处,尝试为我们展现其作品和灵魂间的联系。

对于理解希区柯克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深刻书写,剖解内心世界,勘测创意水源处处设防,时刻担心遇见陌生人,不苟言笑,毕生被恐惧、孤独所环绕,“焦虑艺术家”希区柯克如何将内心的不安转化为银幕上的惊悚与悬疑?逐一清点,全盘整合希区柯克「创作方法论」五十余部电影制作过程逐一复盘,探查灵感来源,回顾剧作方法,拆解导演妙诀,揭秘营销之道,阐释美学要旨,总结成败得失。(更有权力博弈奇谈、桃色八卦秘闻……)小说笔法,表面不动声色,内里感人至深

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恰到好处的悬念营造,从容优雅的行文笔调。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无所忌讳,褒贬由心,读罢却令人唏嘘不已。


责任编辑 陈琬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