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稻螺高效综合养殖技术要点

云上垄上  2021-10-22 16:44:33
分享到:

一、田螺的生物学特性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 ℃,水温低于 15 ℃或高于 30 ℃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 ℃会钻泥,超过40度会被烫死。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寿命一般为雌性四五年、雄性两三年。仔螺前三四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 a 后基本不再生长。

二、田螺的养殖要求

(一)对养殖田块的要求

要求田块有较丰富的腐殖质底质(池塘淤泥较厚,稻田田泥较肥),有控制水质和水温的措施(流水、种植植物),有丰富的饲料来源(稻草、玉米秆等植物秆叶),这些都是确保田螺高产的关键因素 。

(二)田螺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

水体中溶解氧量要大于 3.5 mg/L,低于 1.5 mg/L 时田螺死亡。四大家鱼对水体溶解氧的要求是 3.0 mg/L 以上,2.0 mg/L 时浮头,1.0 mg/L 会死亡。当水中缺氧时,四大家鱼会游到水面表层,吞咽空气中的氧气,田螺没有这个能力。

(三)田螺对养殖环境的特殊要求

田螺只能生活在水的底层,其周边环境的水溶氧浓度相对较低。在静水中温度与溶解氧分层状况严重,底层的溶氧浓度最低。另外,底层有机物质如田螺粪便、残饵、肥料、有机质等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所以静水养螺不容易成活。深水养螺也不行,因为表层富氧水不易带到底层,当池水缺氧时,底层缺氧更严重,直接造成生活在底层的田螺死亡。当水中溶解氧浓度低时,田螺会靠近塘边和在进水口聚集。

为改善水中溶解氧浓度较低的现象,一是螺池持续补充水。水多,自然氧就多,所以养螺以长流水为好。二是降低水位,保持田间 30 ~ 40 cm 的水位。适当降低水位,一方面让空气中的氧更易渗入田螺生活的水层(因为浅);低水位不易分层,氧气分布均匀;风作用使底层水易得氧气的补充。三是培育水中藻类、植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直接溶在水里,同时为螺顺植物秆往上爬提供便利,以便螺到达高氧表层水,充分利用水层。四是溢水采用底排模式,以便更好地排去底层有害物质及缺氧水,引导新水、多氧水均匀分布,防止螺田缺氧死亡。另外,还可以在田块的对角线安排进出水口,以提高溶氧量。重点是让养螺田水充分流动,不留死角,让溶氧均匀分布。

(四)田螺对饲料营养要求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对饲料要求不高。在*生条件下,田螺会以泥*中的微生物、有机碎屑、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人工养殖可以米糠、麦麸、玉米、豆粉为食物原料。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和豆粉(饼)等是最好的饲料。从节省成本角度考虑,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禽畜粪肥:牛粪便好但单一使用营养不足,要注意和其他饲料配合使用;鸡粪肥力够,营养丰富,但易造成螺田水质恶化,要省着用;猪粪中重金属铜等含量大(咸质),要慎用。一般 0.50 kg饲料可养出 0.75 kg 田螺。

田螺营养不良有 3 种表现:蓝壳螺、壳穿孔、不产仔。田螺虽然对饲料的要求不高,但是投喂鸭饲料、单一品种饲料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因此,饲料的选择与使用应注意以下方面:(1)田螺以吻吸式进食,要求饲料的粉碎程度越高越好,最好做成泥状,利于田螺进食与消化;(2)饲料发酵时加入 EM 菌或其他益生菌,有条件的最好添加 EM 菌发酵饲料原材,更易让田螺吸收,而 EM 菌对田螺肠道及池底有害物质起到分解作用;(3)田螺产仔后要增加营养供给。因为母螺体能恢复与小螺开口要求投喂的饲料要提高蛋白含量,特别是最初的1个月。方法是提前培好微生物,确保螺仔食物富足,如果做不到,水太清瘦,则只能在饲料中增加蛋黄、鳗料来提高饵料的蛋白含量,提高小螺、母螺的成活率。

(五)饲料投喂

要在全田均匀泼料投喂饲料。如果螺吸入营养不够,厣(螺口圆片状的盖)四周有螺肉挤出,说明缺钙,饲料中要添加虾皮糠、贝壳和骨粉等。

田螺活动适温为15 ~ 30℃,温度决定生长速度,所以不同温度投喂量不同。水体温度为 20 ~ 28 ℃时,最适合田螺生长,可每2d投喂一次,投喂量是体质量的2% ~ 3%。水体温度为15 ~ 20 ℃与28 ~ 30℃时,每3d投喂一次,投喂量是体质量的1%。另外,入冬后不食但仍需要有好水、有氧水。

夏季要加水、种植物、搭阴棚、贮深水,通过加大换水量降温,同时减少投喂量。入秋后注意保持浅水以利升温。上述只是大原则,最终还要根据螺田的水温、当天的天气、残余饲料量及田螺生长发育情况来确定。

三、田螺综合养殖技术

(一)田螺繁殖

1. 种螺选择

应选择淡褐色、壳厚薄适中且完整、体圆顶钝、厣(螺口圆片状的盖)张合有力的种螺,规格以60~80只/kg为好。田螺自然寿命一般不超过5a,所以选择种螺不宜贪大求老。壳粗糙、色黑的、有附藻和蚂蝗寄生的种螺不要选择养殖。

2. 放养密度

首次种螺放养密度以100~150kg/667m2为宜。有经验之后,根据池塘长年流水量、技术水平等,密度可提高到200kg/667m2以上。

3. 投放季节

田螺卵胎生,每年繁殖春秋2个高峰期。每只母螺年产100~150只卵,分批产,每批 20 只左右(螺仔),产卵从每年 2—3 月开始。高温会抑制田螺繁殖。错过季节下种,轻则大幅减产,重则浪费一年时间。

(二)养殖管理

1. 水质调控

一般pH值偏低的水体非常适合黏细菌的繁殖,大田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体中,很容易感染黏细菌而引发溃疡病。要定期少量多次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每周监测水质1次,pH值在6.5以下的,0.3m水深用生石灰 2.5 kg/667m2对水全场泼洒。

有条件的每10d左右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6—9月高温季节,每天监测水温1次,水温到达28℃时,加注新水并保持微流水,控制水温在30℃以下。

2. 补肥

基肥施粪肥150kg/667m2 ,以后每15d追施50kg/667m2 。总的来说,要依据水质与田螺生长情况确定追施量。

3. 防控敌害生物

田螺的敌害生物有鸭、鸟、福寿螺、鱼、蚂蟥、水蜈蚣、藻类、纤毛虫和红虫等。田螺是蛇、鼠、鸟等敌害生物的优质食物源,田螺还是鸭和青鱼、鲤鱼、鲫鱼等的优质饲料。水中昆虫(水蜈蚣)、福寿螺(大瓶螺)会略夺田螺营养物质,争夺生存空间。鸟类、福寿螺不注意防控将会成灾,其他敌害生物也能导致养殖失败或田螺成活率偏低。

放养田螺前,用生石灰开水泼洒螺田,30cm水深用量30kg/667m2 ;红虫、线虫用泥鳅进行生物防治,但是泥鳅长到小指大小时要及时上市,个体大的泥鳅会吃小螺仔;藻类用鲢鱼防治;蚂蟥用猪血老丝瓜诱捕;生物防治法除青苔,即养殖细鳞斜颌鲴、鲮鱼。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草鱼来防控藻类,因草鱼会食幼螺。

4. 越冬管理

水温降低至15 ℃时,田螺开始准备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面上留有1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保持水深 10 ~ 15 cm,微流水每 7 d 换水一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 水稻管理

水稻管理主要是解决晒田与螺之间的矛盾;要用杀虫灯、黄板、混养泥鳅等解决大部分虫害问题;稻谷成熟后要防鸟,收割时要余20cm长禾根。水稻宜种再生稻,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一是减少工作量,二是品质好,三是产量高。

(三)收获与留种

8个月后捕大留小上市,667m2产量约为500kg。除小螺外,667m2留足翌年亲螺200kg。


来源:惠农网

编辑:谢珊

责任编辑 许蓓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