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镜头中的武昌起义门,太珍贵!
2011年8月12日,“武昌起义”石雕像在武昌起义门城楼旁准备安装。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作为在武昌首义爆发当晚,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控制占领的地方,武昌起义门也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三代长江日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起义门,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复兴。
一
20世纪50年代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长江日报底片资料)
在这张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照片中,城门上方从右至左的“起義門”三个字依稀可见。
为了纪念武昌首义1912年,这座建于明代的“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门上原有重檐歇山顶式的城楼新中国成立前已倾颓1981年,武汉市在原址重新修复城楼
二
20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纪念日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2岁的杨思语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53岁的雷汉桥(左)和妻子张木兰带着孙子雷振宇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66岁的余赶年(右)和他2岁的孙女余银欣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3岁的焊接工李文平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4岁的快递员谢文俊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40岁的胡涛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7岁的汪佳俊(左)和7岁的石文洲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一群小学生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11岁的叶思洁、11岁的卢淑芬和12岁的王鑫涛(从左至右)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一个跳跃的小女孩在武昌起义门前的肖像。
2011年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这组肖像的背景为辛亥革命历史遗迹——起义门
当年武汉依据古城墙图纸原样恢复重修了333米城墙
三
202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
拍摄者: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起义门城楼上红旗飘扬。
起义门下车水马龙。
市民走进起义门内部参观。
2021年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
不少武汉市民冒雨
前往武昌起义门参观
回忆历史,纪念革命先辈
如今的起义门下车水马龙
附近的高架桥上车来车往
这座历史之门
总是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抚今追昔
辛亥革命先驱
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
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伍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