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祖国颂 爱上湖北·小城秋色 | 小小鳝鱼“游”向世界

  2021-10-04 19:29:33
分享到:

秋天是迷人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小城秋色》走进有着“中国黄鳝之乡”称号的仙桃市张沟镇,看一条条小鳝鱼如何游向全世界。

记者黄朋威:“在仙桃市的张沟镇,秋天的颜色是属于古铜褐色的。凌晨三点捕捞黄鳝的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一个个网箱里面兜起的,不仅仅是收获满满的鳝鱼,更是村民们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就要跟随工人们,一起去体验一下捕捞黄鳝的工作。”

凌晨三点的捕捞鳝鱼现场,只听见工人们卖力地喊着口号捕捞黄鳝,“一二三 一二三”。

一排排悬在池塘里的网箱内,水草在上,鳝鱼在下。十多个捕捞工人喊着口号,快速拔草、起鱼,不到五分钟,一个网箱的鳝鱼就捕捞上岸。

仙桃市张沟镇长丰村村民方学坤:“把草拿出来,把鳝鱼捅出来。”

“今晚有没有一个目标要搞多少斤?”

“今天基本上三十几个箱子”

“两三千斤鱼”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捕捞,满载而归的小车开进了交易市场。这时,天刚朦朦亮,位于先锋村的黄鳝交易市场也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谈价、过秤,不到十分钟一车货就被买光。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每天黄鳝交易量在4万到5万斤,占到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年交易额近5亿元。

仙桃市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振华:“今天的价格比昨天的行情要好,今天早上是卖了2000多斤,应该是31块左右的价格。”

别看老陈现在乐呵呵的,可一年多以前,他和当地的养殖户们还在为鱼苗的事发愁。虽然张沟镇的鳝鱼养殖规模全国最大,但鳝鱼苗几乎都要从河南、安徽等省外购入野生苗,不仅成本高,成活率也难以保障。

仙桃市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振华:“野生苗的话,它也主要是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在大棚里面只有50%的成活率,有很多养殖户没赚到钱,有的甚至不养了。”

为了解决鱼苗“卡脖子”问题,2018年,由当地政府牵头,合作社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展开联合攻关,探索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经过三年的攻关,人工苗种成活率从野生苗的50%提高到95%以上。

仙桃市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振华:“今年的话我们是繁育了6000万尾左右,明年计划繁育产量增加一倍。以前是买苗买天下,现在已出现了供天下的局面。外省的养殖户都要到我们仙桃来买苗,我们就有话语权了。”

掌握话语权,张沟鳝鱼才能游得更远。目前张沟镇拥有5万亩网箱养鳝面积,100万口网箱养殖规模,年产值可达到30亿元,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张沟鳝鱼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

记者黄朋威:“经历过一早上的忙碌之后呢,我来到了张沟镇的膳食文化馆,点上一款他们最新推出的鳝鱼粉,来领略一下正宗的鳝鱼味道。”

仙桃市张沟镇党委书记毛中阳:“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还原我们江汉平原鳝鱼粉的味道,食材我们选用了最优质的生态黄鳝。总共是6包调味包,是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

张沟镇的黄鳝产业正从供苗、养殖向深加工延伸,近几年政府联合多家企业,陆续开发出袋装鳝鱼丝、鳝鱼粉等多种特色休闲食品。今年,张沟镇还与湖北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展开深度合作,在黄鳝即食休闲制品加工技术、黄鳝速冻及全黄鳝粉加工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黄朋威 郑莉莉 张琼 李琨 仙桃台 彭鹏 责任编辑 徐珊珊)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