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高血压”
血压升高1年
用了3种降压药
血压还是偏高?
55岁的王阿姨最近被自己的血压问题搅得心烦意乱,不仅如此,就在这近几个月,王阿姨还出现了身体乏力,而且越来越严重,她赶忙到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王阿姨的血压升高不是高血压(病),而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那首先就要从肾上腺说起了。人体内有两个肾脏,而这两个肾脏上面有两个小腺体,这两个腺体被称为肾上腺。腺体虽小,却分泌了许多种激素,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其中有一种激素叫做醛固酮,醛固酮这种激素,它的功能是调节人体内的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和钾),让它们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如果因为疾病的关系,比如肾上腺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的水平异常的升高,这个比例就会破坏,人体内的水和钠就会增加,而钾就会下降。水和钠的增加,正如水管中水变多会导致压力升高一样,会直接导致血压的升高。而钾的减少也会影响多种生理功能,比如影响肌肉导致肢体乏力甚至瘫痪,影响心脏导致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状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高危人群
1
持续性高血压(>150/100mmHg)者;使用三种常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无法控制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使用≥四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2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通常表现为肢体乏力)。
3
高血压伴有肾上腺增生或腺瘤(CT检查可以发现)。
4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
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所以,如果高血压患者有以上的情况,就要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通常来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两种治疗方法:手术和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有肾上腺增生或是腺瘤,并且增生或腺瘤发生在单侧肾上腺,那么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后部分患者能完全恢复正常,不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维持。若病灶在双侧肾上腺,则不适合手术治疗,因为肾上腺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不能全部切除。这种情况下,可以长期使用螺内酯这种药物来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的拮抗剂,能让体内的醛固酮作用下降,也就是说是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特效药”,它能同时治疗该病导致的血压升高和血钾下降,使血压和血钾都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会影响电解质水平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自行服用。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阿姨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在其左侧肾上腺发现了一个直径1.3cm的腺瘤,手术切除后王阿姨的血压完全恢复正常,再也不需要每天吃降压药了。
来源:湖北省中山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