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刚刚,残奥会湖北又一奖牌诞生!独家对话“折翼天使”袁伟译

  2021-08-27 17:42:20
分享到: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他依然乐观地为梦想插上翅膀,在宽阔的泳池游出灿烂的轨迹。

——题记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赛场上,湖北选手袁伟译以32秒的成绩夺得铜牌。这是袁伟译在东京残奥会上为中国夺得的第二枚奖牌,他取得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

昨天(8月26日),在东京残奥会上,袁伟译第三次打破了世界纪录。在游泳混合4x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中,袁伟译和队友们游出2分15秒49的成绩,中国队打破世界纪录勇夺金牌。来自湖北的袁伟译在比赛中实现关键反超。

(图为:8月26日,中国队选手张丽、郑涛、袁伟译、卢冬<从左至右>在领奖仪式上。)

袁伟译,21岁,湖北恩施咸丰县坪坝营镇人。

走进袁伟译的世界,乍一听,是一个奋斗与成功的故事:8岁时,一次意外触电让袁伟译失去左耳、一块左颅骨和双臂,在医院休克一个多星期后,奇迹般撑了过来。9岁的他将游泳作为毕生的梦想开始追求。12年来他获得奖牌40余枚,刷新了三次世界纪录、三次全国纪录……

但绕到成功的背后,却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酸楚的故事,而是一个成长与幸福的历程。

爱笑的“折翼天使”

2008年8月20日,是恩施咸丰县坪坝营镇的袁洪林、许远琼夫妇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有小孩触电了!有小孩触电了!”一声声叫喊惊醒了午睡中的袁洪林,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想到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儿子袁伟译正在外面玩耍。袁洪林从床上一跃而起,飞奔出去,一口气跑到现场。

“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天塌下来了。”袁洪林回忆起那天的场景说。

8岁袁伟译与几个小伙伴玩耍时,不幸接触到了110千伏高压电线,足足燃烧了一分钟才被抢救下来。

到了医院后,袁伟译因伤势过于严重,休克了一个多星期。“当时医生说,他的生命只有1%,让我们随时做好孩子走的准备……”袁伟译的母亲许远琼哽咽道。

突如其来的事故让袁伟译的父母陷入了伤痛欲绝之中。许远琼回忆起那段日子:“痛苦麻木,只能用这4个字形容。每天不吃不睡就是哭。”

或许是上天还留下了一点慈悲,小伟译一个多星期后奇迹般醒了。醒来的袁伟译一眼就认出了坐在病床边的爸爸妈妈。当得知自己失去了双手,8岁的袁伟译并没有哭闹,沉默一阵,反而安慰起了父母,说:“没有关系啊,妈妈。没有了手,我还可以用嘴巴写字啊。”

是的,这就是袁伟译。一个骨子里乐观又坚强的人。

(图为:2008年,正在住院的袁伟译。)

袁伟译住院4个月,进行了10次全麻手术。因为全身烧伤面积超过40%,每次换药的时候都需要打全麻。“他真的很坚强,每次换药,我们看着都心疼。”麻药医生对给袁伟译换药记忆犹新。

(视频:袁伟译第一次用嘴巴咬开木糖醇的瓶盖。)

“有一次,我在医院帮助他锻炼腿,以免肌肉萎缩,他突然来句:妈妈将来我也要做名人。当时,我还在笑他。”那天,袁伟译露出一排排白色的牙齿,嘴巴笑起来像月亮一样。

(视频:没有双臂的平衡,袁伟译一直害怕站起来,在父母的鼓励下这是他第一次站起来。)

至今,许远琼想起这些,都忍不住笑:“他非常坚强、乐观,住院时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微笑的。他总是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时刻在提醒我:‘妈妈,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我需要快乐,我需要自由。你不能沉迷痛苦,也不能悲伤,我们一起加油’。我们家能走到今天,是我们和孩子相互鼓励,并不是单方面付出。”

袁伟译的微笑像是一缕缕阳光,照射进了袁伟译一家。

一路“贵人”相助

梦想之花美丽绽放  


许远琼说:“我们特别感恩。这一路走来,太多人帮助我们了。”

袁伟译住院治疗期间,恰逢残奥会在北京召开,湖北籍无臂游泳选手何军权的表现深深触动了袁伟译一家。看着电视里的何军权,许远琼便鼓励小伟译以他为榜样,振作起来,重新出发。

经过辗转,袁伟译父母联系上了何军权的队友、全国无臂游泳冠军李丰强。李丰强在随州开班教学并免费教残疾人游泳。他说:“一开始,我并没有一口答应袁伟译父母。因为竞技运动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体能、天分,性格、心态更要好。不能给孩子一个假希望。”为此,李丰强特意从随州来到咸丰县坪坝营镇袁伟译家,与袁伟译同吃同住了三天,经过考察后,李丰强决定“收了小伟译”。

“他的笑容打动了我,眼神里透着期待,非常有感染力。同样经历的孩子们中,袁伟译接受力是特别好的。加上性格活泼,身体素质不错,适合培养。”李丰强至今还记得袁伟译“渴望的眼神”。

第一次下水,袁伟译兴奋极了。虽然并不会游泳但是他一点也不害怕。从游泳池起身后,对着妈妈说:“妈,来给我拍一张照,我今天下午不用吃晚饭了,我已经喝饱了。哈哈哈哈……”

(图为:2009年,袁伟译第一次学游泳。)

“那个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游泳池,觉得特别好玩。”袁伟译回忆第一次游泳,仍记忆深刻。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李丰强教练的悉心教导,让从没游过泳的袁伟译第二天就学会了仰泳。之后,他相继学会了蛙泳、自由泳。

为了方便照顾袁伟译,李丰强让他们母子在家里住了42天。李丰强夫妇更是把袁伟译当成自己的亲儿子。除了教他学游泳,生活上也是事无巨细。李丰强教他用脚吃饭、挠痒痒、穿衣服……还在随州为袁伟译找了一所小学。

(图为:李丰强教袁伟译用脚吃饭。)

“生活自理方面,跟着我教练,很快就学会了。那个时候,我唯一比较担心的一件事,就是能不能再去上学。担心我的样子,别人不会让我上学。”9岁的袁伟译害怕自己会吓到同学们,也担心学校不会接受。但在李丰强的努力下,袁伟译插班进了五眼桥小学。能再次上学,他开心极了。

(图为:2010年,袁伟译获得人生第一个奖牌。)

从那时起,袁伟译回到了“正常生活”。白天上学,下午、晚上在酒店里练习游泳。经过42天的培训,袁伟译获得了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赛的1块银牌和2块铜牌。

在赛场上,袁伟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儿时的榜样”何军权同台竞技,对阵男子S5级50米蝶泳。最后,何军权获得了金牌,年仅10岁的袁伟译获得了银牌。那些天,赛场上年龄最小的袁伟译成了众多媒体追逐的“明星”。

“拿到奖牌的那一刻,孩子特别激动,我们也特别激动。”一直压在袁伟译家头顶上的乌云突然撕开了一丝亮口,许远琼激动地说:“我觉得我们家有希望了,孩子有希望了,我们有目标了,我们就可以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冲。”

“泳”往直前

为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2013年,袁伟译被选拔进了湖北省残疾人游泳运动队,成了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进入省队后,游泳队的教练正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何军权。有天赋,又勤奋,在何军权的悉心教导下,袁伟译渐有青出于蓝之势。

(图为:何军权<左一>、袁伟译<左二>)

2015年4月,在巴西举办的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中,袁伟译代表国家队参赛,获得了男子50米仰泳金牌和男子50米蝶泳银牌的好成绩。2017年,他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SM5级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上,打破了何军权创造的全国纪录,当时这个纪录已经沉睡了9年之久。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袁伟译的努力,更是他一次次心灵成长的结果。

除了比赛、训练之外,袁伟译平时的生活和同龄孩子一样,喜欢玩滑板、打游戏、刷微博、看新闻、交朋友……

(图为:袁伟译玩滑板。)

游戏、聊天可以缓解训练和比赛的疲劳,但也会让年轻的袁伟译分心,他的成绩也出现过波动。“2017年以前,年龄还小,教练说得很多还不太理解。随着年龄变大,慢慢能理解了教练说的有些话了。开始收心,没有那么贪玩了。”袁伟译说。

何军权看到袁伟译的变化也特别欣慰。他说:“从2017年以后,他开始懂得了你说的这些话是为他好。”

2018年,袁伟译情窦初开,遇见了他的小学同学。“我拒绝她了,但有点后悔。因为这个事情,我思考了很多,就像何教练说的,我能给她什么?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有人说,成长有时候就是一瞬间。这件事突然让袁伟译意识到,已经18岁了,自己好像还什么也没有,又跟普通人不太一样。“对于我来说也没有用太长时间消化这件事,一开始是我自己想不明白。经过教练的开导,我就知道该去怎么做了。”

(图为:袁伟译和何军权。)

想明白了后的袁伟译,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他开始沉下心去思考教练说的训练要领;开始反复研究自己与对手的差距;开始积极和教练探讨如何将成绩再提升0.1秒、0.01秒……

“从那以后,他改变特别大。天津全运会之前,他直接把电脑交给我,跟我说:‘我不玩了,为了要出好成绩,不吃鸡了’。”何军权说。

2019年8月26日,在S5级50米自由泳决赛中,袁伟译以32秒07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开幕式后湖北代表团的首块金牌。19岁的袁伟译,在夺冠后特意感谢了何军权。

(图为:袁伟译在国家队的日常培训。)

天津残运会之后,2019年10月,袁伟译到中国残疾人游泳队报到,开始全力备战东京残奥会。今年,袁伟译离开杭州训练基地,去北京前,又联系了何军权,把电脑寄给他保管。“对手都在这么努力,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不努力。”袁伟译笑着说。

2021年8月26日上午,袁伟译迎来残奥会首秀,在男子S5级100米自由泳预赛中,他游出1分12秒66,排名第一晋级。下午进行的决赛,袁伟译比上午游得更快,1分11秒68的成绩排名第五。

晚间,游泳混合4x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中,袁伟译和队友们游出2分15秒49的成绩,打破中国队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创造的2分18秒03的世界纪录,夺得金牌。

13年前,袁伟译在意外中失去双臂;如今,他让全世界看到,只要心有信念,便可驱散乌云。袁伟译说:“游泳,是他生命中的光,照亮了人生的路。”

也许,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体育运动超越单纯的身体行为,而成为一种“体质、意志、精神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和“从奋斗中体会到乐趣的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

无论是袁伟译及其家人,还是李丰强、何军权,他们一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在他们身上,我听不到抱怨、看不到消极的思想。他们更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坚韧的毅力去追求梦想。

我们每个人在身体、灵魂上,或多或少都有过受到伤害的地方吗?但却很少有人能像他们一样在身体和灵魂上都成为冠军。他们明白了生活不是完美的,但他们同样明白了幸福就来自于每天对于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当中。他们在生活中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超越自我,活出自己。


出品: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监制:郭小容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记者:彭云鹤 吴曦(恩施台) 覃棋(咸丰台) 尚飞(咸丰台)

编辑:杨雨薇

设计:邱方蕾

责任编辑 彭云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