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与德尔塔赛跑的人 | 志愿者邢虎仔:一分钟能为武汉做什么?

  2021-08-10 12:56:44
分享到:

“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了,小伙子,我们两老来做核酸,只有一部智能手机,年纪大了实在是不会弄。”

8月6日上午7时,记者来到武汉市洪山区的城投瀚城小区核酸检测点,看到一对爷爷奶奶神色十分焦急。正在按一米距离摆放板凳的武汉正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志愿者邢虎仔,闻讯立马过来引导两位老人完成“健康码”的申报,整个过程用时一分钟。

一分钟招募8名志愿者

“选我吧,我是党员!”“选我选我,我两针疫苗都打了!”8月3日傍晚,医护人员来到洪山区城投瀚城小区核酸检测点,准备开展工作时,发现志愿者数量和物资的不足。邢虎仔判断情况后,决定现场征集4名志愿者,一分钟内,8名居民响应号召,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不要造成人员聚集,提前准备好你的身份证……”由4名社区居民组建起的志愿小分队,穿梭在排队人群中,为老人、儿童等人员提供核酸检测代办扫码、信息登记等服务,并在采集点位,帮助医护完成10人一组检测物资的替换准备工作,随时安抚居民紧张情绪,引导居民即测即走。

虽然只经过了短暂的培训,但是每位志愿者在工作中都主动热情、严谨规范,对待采集者像对待家人一样事无巨细。邢虎仔说,“经过去年的疫情,大家对我们志愿者的工作认可度很高。”有些老人没有带身份证,甚至记不得身份证号,志愿者也不会将其劝返,而是耐心帮助他们用智能手机与子女沟通,凭着子女发来的图片信息手动录入,反复确认核实。

“虽然天气很炎热,工作量很大,但是我们有信心能保质保量完成全辖区核酸检测任务,”邢虎仔说,“每个志愿者都很有担当,把自己当成了战斗的一份子。”

一分钟口述240个字

下沉党员培训

除了现场招募志愿者临时培训,更多的时候邢虎仔都是带上他34页的PPT干货,在社区物业会议室对下沉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规范、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封控措施下如何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等培训工作。“一般人一分钟能说150个字,我的语速训练得一分钟240个字!”去年疫情过后,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便成为邢虎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8月3日,和往常一样两个小时的面授、互动、提问环节完毕,培训接近尾声时,突然收到武汉市政府宣布迅速启动全员全面核酸检测的消息。会议室内气氛顿时紧张,大家苦笑道“刚刚培训完,马上就可以用于实践了”。当天参加培训的下沉党员有7人,其中6人立刻就加入了核酸检测志愿任务,剩下1人因怀孕暂未参与。

志愿服务过程中,邢虎仔培训所教的内容涵盖了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后续新加入的志愿者,施以同样关于“秩序维护、身份核对、信息登记、问询指引”的内容。现场招募的志愿者,因为时间限制会精简很多过程,直接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一分钟服务1位居民

无身份证居民绿色通道

三天内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无疑是个大工程。连轴转地不停工作,邢虎仔几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特别是开始全员核酸检测的第一天,忙完回家已经是深夜两点半,睡了三个小时后,第二天早上五点半他又戴好红袖章在岗位上忙碌。邢虎仔说,“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为服务相对弱势群体,社区专门为70岁以上老年人、没有身份证的儿童等居民开辟单独绿色通道检验窗口。在核酸检测工作结尾的时候,邢虎仔敲完最后一个数据,“绿色通道手动登记480人!已完成核酸检测15000人!”,84小时,5000多分钟的争分夺秒,邢虎仔所在的社区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为了保证核酸检测信息准确、提高检测效率,在排队中会有一名志愿者辅助待检者,通过远程短信的方式提前输入信息。等排到他(她)的时候,另一名志愿者再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索和录入,减少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输入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着一个检测点,一天可以做到无身份证人员近千人的信息录入。在这个过程中,邢虎仔还将存在明显数据错误或存疑的人员信息,通过逻辑判断、电话沟通等形式逐一核实。

“没有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年就想不到这种办法,”邢虎仔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写一篇文章,并录制视频,拟将此方法介绍给社工同行、扩大到其它社区,让他们也优化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排队的时间,达到信息的快速录入。这样就能多布置检测通道,提高检测效率。

这次武汉全城核酸检测的工作,邢虎仔感触颇多,很多人从以前的埋怨、恐慌,到现在“有事一起扛,武汉可以挺过去”。即便是三伏天户外工作酷暑难耐,大家似乎都变得更从容一些。“你看,这些电风扇还有冰块就是附近居民和爱心商铺提供的。 ”邢虎仔指着核酸检测工作区的降温消暑“神器”,喉咙都嘶哑着几乎说不出话来,随后转身投入工作,继续回答居民的问题,引导现场秩序。

在武汉市8月5日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文明办副主任田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共组织109300余名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4天3晚,84小时的不眠不休,每一分钟,都有10万个邢虎仔撑起了这座城市的“安全保护伞”。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康耀方 邓国辉

记者:徐诗雨

摄影:俞易

美编:王子煊(实习)

责任编辑 徐诗雨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