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冬病”适合“夏治”?这些“神器”助你打造健康体质!
权威解答来了
⬇ ⬇ ⬇
周主任: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穴位贴敷,我们的建议是:每次贴敷时间4~6个小时,儿童不超过2小时。若在贴敷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烧灼样疼痛等,随时出现,随时取掉,千万不要认为贴敷的时间越久越好。
【本期专家】
擅长领域: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中风、面瘫、颈椎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尤其在针灸减肥、美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坐诊时间
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同时,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上工治未病”的疾病预防观。也就是说,当疾病没有发生或者仅有将要发生的迹象时,就超前“治未病”,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冬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夏治是说在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就是在三伏天来进行治疗。按照中医理论来说,夏季是经络气血最充盈的时候,而且毛孔是张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做穴位贴敷,或者灸法,可以最大程度祛除体内的寒邪,振奋阳气,达到扶正祛邪、扶阳散寒的目的。中医最主要的外治方法就是“穴位贴敷疗法”,因为是在三伏天,所以简称“三伏贴”。
冬病夏治适合所有人?
中医最讲究的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中医大夫一定会根据症状来确定其属于寒症、热症、虚症、实症,从而来判断是否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是虚症和寒症的人群。比如夏天一进空调房间就打喷嚏、流鼻涕;一到冬天就咳嗽、哮喘、手脚冰凉等。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病?
01、大家都知道
①儿科疾病: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②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③骨关节类疾病: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④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02、有些人知道
①妇产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经行泄泻、产后风寒、卵巢功能低下等。
②消化系统疾病:遇寒凉容易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等。
03、很多人不知道
①慢性皮肤病:冻疮等寒冷性疾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银屑病免疫性疾病。
②亚健康状态:四肢寒凉怕冷、怕吹空调、免疫力低下、易疲劳、失眠、夜尿频等亚健康状态。
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敷贴之后4~6个小时才能取,若感不适可随时取;不要洗冷水澡、不要游泳、避免运动出汗、不能贪凉;在着装方面建议穿上下分开的衣物,因有很多穴位分布在背部和腹部。
敷贴后起水泡是否适合继续贴?
这个时候医生会根据水泡的大小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三伏贴毕竟是药物,对皮肤是有刺激性的。
哪些人不适合贴三伏贴?
三伏贴主要是针对虚症和寒症,对于实症、热证或是阴虚火旺的人群,则不适合贴三伏贴。另外,皮肤有问题的人,如疤痕体质、皮肤破损、皮肤有疮且在穴位位置,不适合贴。再一类人群,比如3岁以下小孩、孕妇、产妇、经期等,也不适合贴。
贴三伏贴的最佳时间
①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最好在进伏的当天,错过了也没关系,只要在伏天里,每次贴敷的时间相隔7~10天即可。
②持续治疗:每年三伏天,一伏一敷,连续三年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以2021年为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三伏灸是什么?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即三伏天在穴位上做灸法。灸法是用艾绒或者某些药物把它燃烧以后,在穴位上进行熏灼或者烫熨,有温经散寒、回阳扶正、消淤散结、养生保健等作用。艾,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等,以之灸火,透诸经而除百病。
揭秘三伏灸的几大类灸法
①艾炷灸:就是把艾绒做成圆锥体,直接在穴位上灸;也可垫着药饼、姜片等,这叫隔物灸,也叫间接灸。
②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悬起灸又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及雀啄灸;实按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
③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那些既需要留针,又需要使用艾灸的病症。
④温灸器灸:即把艾条点燃后,借助艾箱、艾筒等器具在穴位上灸。
所有人都可以做三伏灸吗?
在伏天做灸法主要适用于虚症和寒症。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推出的“阴阳调理灸”,有六大功效:针对肺功能的问题,有补肺益气灸;针对消化系统的问题,有健脾理气灸、温中除湿灸;针对宫寒的问题,有温肾暖宫灸;针对补肾阳的问题,有温阳益肾灸;针对调理亚健康的问题,有培元固本灸。这六大灸法是根据功效而命名,通过医生的辩证,总有一款适用于你。
今日Talking
关于本期冬病夏治的话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我们将统一交给专家答疑解惑!
来微博/知乎/抖音
搜索【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饮食养生汇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 陈青青(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