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医学健康——中国自主研发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房颤率先在同济医院顺利开展
“手术时间更短,更安全,治疗效果更好。”7月8日,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炎教授团队成功为来自应城的徐先生顺利实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真是太好了,你们的新方法,尽管是头一次采用,没有任何疼痛或不适,手术就做完了!”。徐先生在手术后,对同济医院心内科手术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徐先生今年48岁,来自应城,2年来反复出现发作性心慌,曾多次就医治疗无明显好转,今年5月份以来心慌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经当地医院介绍,慕名就诊于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严重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由于严重的心慌,许多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受扰。我国≥35岁居民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1%,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技术为导管射频消融,即通过“加热”灼烧病灶“坏死”达到治疗效果,其主要缺点是有潜在气化爆裂导致心脏破裂风险,过度加热容易形成碳化焦痂而形成血栓。并且这种消融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医生临床经验对消融区域组织的破坏强度的控制,缺乏选择性,容易对邻近的食管等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王炎说,当天上午,团队准备就绪,使用最新消融技术,通过同时标测定位徐先生病灶部位,并采用脉冲电场技术迅速治愈,手术时长仅约1个小时,比传统射频消融手术时长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王炎介绍,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在于细胞伤害的原理不同,采用新技术--脉冲电场治疗房颤,由于使用脉冲电离技术,使局部病灶细胞表面的外膜形成小孔,细胞损毁,无需加热或者冷冻,不容易损伤周边的正常组织,可选择性消融,并且每次放电不到1秒,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也更快。
助力健康中国,勇于创新,为人民健康谋福利。在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心血管疾病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赵春霞、刘启功等多位教授均于手术中探讨了新技术的应用优点,心内科超声室王红教授和李瑞主治医师为徐先生现场植入食管超声,进行了最严格全面的实时跟踪和监护。综合团队实力为新技术保驾护航。
据了解,此次手术采用的先进设备和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均为国内自主研发,手术也是首例在国家药监局备案和注册的手术病例。同济医院继续积极推进优质医疗技术创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做出同济贡献。
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合影
通讯员:田娟 邱接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