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党史里的湖北之最88 |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美国人说他顶10个师

  2021-06-18 09:07:08
分享到:

在“深蓝”领域,马伟明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专家。通过几十年的艰苦攻关,我国海军舰艇拥有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在电磁弹射、全电力推进系统等先进军事技术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在这些领域,中国从“跟跑者”转变成“领跑者”。

阴差阳错,与电结缘

马伟明出生于1960年,在高中毕业时刚好赶上了全国恢复高考,他起初填报的志愿是当时最热门的机械行业,却被阴差阳错地调剂到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因为这一次调剂,他与“电”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1982年毕业后,马伟明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工作。3年后考取了位于武汉的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师从我国电机界著名专家、海军首批教授张盖凡,学习船舶电气工程专业。

解决难题,崭露头角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需要发展潜艇以制衡美军的海上力量,马伟明刚好参加到了新型常规潜艇的研究小组当中。

研究期间,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中国并没有独立生产电机的能力,只得进口十二相整流发电机,这一技术在当时只有美国掌握。在一次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马伟明提出该型发电机系统存在“固有震荡”问题,可对方不屑一顾,称他们的产品不存在问题。

于是,马伟明带领课题组,投身到发电机的自主研发中

当时没有实验室,他就砸掉水槽,将一间仅20平方米的洗脸间改造为实验室。历时六载,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终于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研发出2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马伟明和团队只用了3.5万元的。

中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虽然起步晚,但是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机,因为它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固有震荡,连一些外国厂商都开始选择购买中国更优质的产品。

从此,中国常规潜艇事业突飞猛进。后来,马伟明还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因为动力系统一直是被称之为船舶的“心脏”,这也意味着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研发制造的并且拥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

电磁弹射之父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可谓功成名就。许多人劝他该放松一点了,他却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电磁弹射技术是利用电磁的能量推动被弹射物体,如果这个技术装载到航空母舰上,它将大大缩短飞机起飞所用的时间,可以迅速实现战力的最大化。虽说蒸汽弹射技术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是却因为燃料需求量大,污染严重,而且占地空间过大,清理维护成本过高等原因,被国家废除。

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掌握了这一项技术,美国科学家用了21年,32亿美元开发出了这项技术,直接使得美国获得了无可匹敌的海上霸权。

马伟明也瞄准这一目标。当时,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先后3次召集国家顶尖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最终,仅用几亿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和10年的时间,就掌握了电磁弹射技术,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个拥有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


放眼万里海疆,马伟明带领科研团队留下一连串闪光足迹。他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或转化为装备,实实在在提高了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养出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先后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军队颁发的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来源: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 实习编辑:李倩)

责任编辑 公用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