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全力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后,襄阳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近日,“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襄阳召开。四地主要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商城市群发展大计。

优化“铁水公空”
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襄十随神”城市群要实现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是基础。只有实现交通的互联互通,才能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5月28日0时,由襄阳市保康县至神农架阳日镇的保神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湖北结束了最后一个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游客 童寅:“以前从保康开车到神农架需要3个多小时,现在保神高速通车了,我们开车过去,只要1个小时左右,现在我们去尧治河,还是神农架旅游,都很方便,很快捷。”
为加快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优化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联合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客货运中转枢纽。在郑万高铁保康站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为明年的正式通车日夜奋战。

中铁城建集团郑万铁路湖北段站房项目部书记 方达:“保康站是2020年的八月份进场施工,2020年主要是基础部分的施工,现在目前进行站房主体的施工,后续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计划是2021年10月30日达到竣工验收的条件。”

郑万高铁起于河南郑州,止于重庆万洲。去年,郑州至襄阳已经开通运营。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襄阳至万州段,湖北段设有襄阳东站、南漳站、保康站、神农架站、兴山站和巴东北站,明年通车后,从保康到襄阳、到神农架都只需要20分钟。
5月8日,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一次公示,工程建设正快速推进中。呼南高铁为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通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纵向高铁干线通道。呼南高铁建成后,将在襄阳东站与郑万高铁、武西高铁交汇,襄阳也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高铁换乘枢纽站。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科科长 左涛:“除了高速铁路外,襄阳境内目前还有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下一步‘襄十随神’四地将以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汉江黄金水道为骨干交通支撑,提档升级国省干线,打通毗邻乡镇通道,加快打造‘襄十随神’内联外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六大产业集群
抱团差异化融合发展
襄阳市提出,加强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使“北部列阵”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经过调查研究,“襄十随神”城市群将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六大产业上实现融合发展。

在襄阳长源东谷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碌不停。这家生产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正抓紧赶制发动机龙头企业康明斯公司所需要的配套产品。

襄阳长源东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李双庆:“我们按订单生产,赶时间,赶进度,确保按时交货,今年以来公司实现营业收益5.08亿元,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89.5%,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31.87%。”

近年来,襄阳、十堰、随州在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实行差异化发展,襄阳以轻型车、小轿车等乘用车为主、十堰以重型车、越野车等商用车为主、随州以救援车、环卫车等专用车为主。目前,已形成千亿级汽车走廊。与此同时,“襄十随神”四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襄阳市发改委主任 付劲松:“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协作,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方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汉孝随襄十’万亿级的汽车产业走廊;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面,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力争在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信息网络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方面,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方面,共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健康养老产业集群方面,要推动健康与养老、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地融合发展。”

群众少跑腿
71项政务服务异地通办
5月14日,襄阳、十堰、随州和神农架林区的27个县市区行政审批部门在襄阳共同签订异地通办协议,城市群内企业和市民在家门口就可异地轻松办理71项政务服务事项。

签订协议的当天下午,在神农架林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户籍在十堰市的邓鑫锋,不到15分钟,就拿到新户口本了。如果按照以往的流程,邓鑫锋需要先到神农架提交申请,办理准迁证,再回十堰办理迁移证,再回来办户口,来回要跑三趟。
十堰市居民 邓鑫锋:“平时工作比较忙,回家不太方便,这下方便了,以后这么多事项可以在神农架办,我就不用来回两地跑了。”

神农架林区政务办主任 邱虎:“随着‘襄十随神’跨区域通办协议的签订,神农架林区将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优化业务流程,让跨区域通办更加快捷、更加便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群要实现融合发展,首先要在政务上实现融合,让人民群众的各项事务办理更加便利。襄阳市牵头制定跨区域通办实施方案、梳理跨区域通办事项清单。
这71项服务事项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和变更登记;受理旅游投诉、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内资);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医师、护士职业注册;道路运输证的配发;身份证有效期满换领;户口迁移审批;残疾人证首次申领、换领、迁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等,涉及民政、医保、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多个部门。根据协议,四地建立“襄十随神”跨区域通办授权信任机制,合作单位分别统一集中授权当地政务服务主管部门,相互授权窗口受理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收件受理权、一次性告知权、原件核验权、审批结果送达权”。为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寄递资料,由各地建立邮递收件和管理机制,审批部门确需收取原件存档、不便异地打证事项,采用“邮政跑”取代“群众跑”。

随州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 毛海峰:“设置‘襄十随神’区域通关专门窗口,配置专门的电脑和专门配置人员,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十堰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胡道元:“通过设置线下综合窗口,将更多跑腿事项通过线下代办,网上流转等方式,方便市场主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襄十随神”四地一些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将本系统一体化服务落实落细。5月27日,四地人社部门在襄阳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四地联合拟定的《“襄十随神”城市群人社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征求意见稿)》,从人才、用工、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四地共享。

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耀辉:“下一步 我们将积极发挥‘襄十随神’城市群,人社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优势,不断提升一体化发展的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逐步实现更多人社资源的全域共享,更多人社业务全域通办,更多人社服务全城待遇。”
当前,襄阳市充分发挥“襄十随神”领头羊的作用,在快速推进区域内交通、产业、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共推等工作,力争将“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开发合作示范区、着力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列阵。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廖云翔 张雪晶 湖北广电随州融媒体记者站 雷少军 周科屹 襄阳台 十堰台 神农架台 保康台 襄州台
新媒体编审:邓国辉
新媒体编辑:何潜彬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