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些端午节习俗能防病

  2021-06-12 07:44:37
分享到: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关于端午的独特习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和防病辟邪相关。

因为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天气逐渐炎热而且潮湿多雨,蚊蝇虫蚁等百虫都开始活跃,不仅四处叮咬,还容易传播流行病。中医也认为端午是时令病暑病的开端。为了避邪驱瘟、杀菌防病,古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些流传至今,就成为了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1、挂艾草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着一把艾草,将艾草挂在门口,希望草药的香气能驱除毒虫,保佑家人夏季健康平安。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学科主任周仲瑜表示,艾叶性温,具有除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功效。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醒脑、驱蚊蝇、净化空气。

端午节除了挂艾草,艾灸也是正当时。艾灸时产生的特殊“药气”,由灸位的皮表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还具有安神、醒神和通窍的效用。

点燃艾条,在距穴位2~4厘米处熏灸,使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以无烧灼感为度,每个穴位灸5~15分钟。

⚫ 治痛经。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可艾灸肚脐。

⚫ 治膝骨关节炎。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可采用艾灸盒艾灸整个膝关节部位或者足三里。

⚫ 治胃痛。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注意事项: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不适合实证和热证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2、佩香囊

端午节还有挂香囊的习俗,将数十味具有独特芳香气味的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或是挂在室内或车内,也能起到辟邪驱病的作用。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一科主任金劲松表示,香囊一般是由艾叶、白芷、薄荷、白蔻仁、佩兰等芳香化浊的中药组成的,这些中药都具有醒脾祛湿、芳香避秽、扶正祛邪的功效,佩戴在身上可以扶正气,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不过,香囊也有不适用人群,如过敏体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和孕妇不宜使用

3、洗药浴

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专科主任李恒表示,端午之后湿热渐盛,蚊虫活跃,日照增强,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各种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端午节洗药浴的传统,就是古人为了预防皮肤病、解热清暑想出来的好办法!

老少咸宜的清热燥湿,解毒止痒药浴方:

白鲜皮30克    黄柏30克    马齿苋50克

地肤子30克    大黄30克    苦参30克

蛇床子30克    芒硝30克    

煎汁放至温热,再行洗浴。

皮肤病或皮肤有破溃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浴。

4、雄黄酒

古代端午节有抹雄黄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雄黄“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是能驱妖避邪,杀虫解毒的好东西。

古人用雄黄泡酒外涂于皮肤,可以治疗痈疮、虫蛇咬伤;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除蚊虫,清洁环境,端午节大人给小孩的额头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

但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高温后会分解为有毒的三硫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所以不管是白娘子还是普通人,雄黄酒都是绝对不能喝的。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  责任编辑:夏叶)

责任编辑 夏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