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将军县”红安:留守妇女靠双手致富

  2021-06-06 23:00:57
分享到:

6月6日上午,“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湖北站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红安县进行参观采访,先后去到黄麻纪念园和七里坪镇长胜街,聆听当地红色故事,深刻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风采。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这首歌谣,在当地广为流传。

红安,原名黄安,这首革命歌谣,正是当年红安儿女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两位共和国主席、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秦基伟、韩先楚、陈锡联等223位共和国将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烈士22552人,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采访团第一站来到黄麻纪念园。1956年,为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红安县城东北锞子山上兴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2010年6月更名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走进纪念馆,革命先烈雕塑在展馆庄严伫立,记者看到革命行军的历史文物,背包、草鞋、皮带,每一件都带着历史沉甸甸的印记。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七里坪长胜街,聆听小小红色讲解员童气又生动的党史解说。

七里坪镇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主街,1927年4月,七里坪地区农民协会按照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七里坪革命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被认定为“中国第一革命法庭”和“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如今,七里坪长胜街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传播红色故事的同时,带动当地就业,推广本土特产、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游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安绣活的传承人席和玉在长胜街开了一家绣品店,双腿不便的她不仅通过手工刺绣自食其力,还带动了当地留守妈妈、留守奶奶一起做。

红安绣活在工艺技巧、构图风格和图案寓意的艺术风格诸方面,都具有长江中游地区绣花鞋垫的典型工艺特征和艺术特点。

“我们每年都要办二至三次培训班,每次就是八十到一百人左右,那么我们也就是干了五六年,那就有几千人了。”

除了红安绣活,红安大布(手工纺织布)也带动留守妇女劳动,大量当地人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靠劳动走上致富之路。

一双双绣花鞋,一块块大布,将当地特色传递出去,把经济腾飞的希望带回来。

来源:长江云记者 刘绮蕊 周瑞骐

(责任编辑:任艺霏)

责任编辑 任艺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