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里的十万个为什么71|为什么是“上海”合作组织?
6月2日至4日,上海合作组织首个民间友好论坛将在武汉举行。今天的《党史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带您了解上海合作组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为啥叫“上海”合作组织?
图为2001年6月15日,上合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的形成
1992年苏联解体,原来与中国存在边界问题的苏联一下子“变”成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为了继承冷战结束前的谈判成果、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地区争议和军事对峙问题,五个国家继续谈判,直到1996年,五国领导人相聚上海,签署了第一份协议,《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图为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
“简单来说,第一份协定的内容就是有重大的军事活动要通知对方,有重大的庆祝活动要邀请对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光在采访中解释。
正是这样一个约定,改善了五国彼此之间的气氛,由此启动了“上海五国”的会晤机制。1997年,五国又在莫斯科签下了第二份协议——《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签署,首次以平等、信任、协商、互利的原则,化解了阻碍各国和地区与发展的战争威胁因素,上海五国”的名声就此传开。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
2000年7月,随着国际大环境和地区局势的变化,“上海五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已有的会晤机制已不能适应地区与多边合作的需要,建立一个正式的地区性国际合作组织,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在中国上海开会,这一次,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6月15日,六个国家在上海共同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根据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的原则,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首次迎来新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
图为: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上海精神”
2002年6月3日-17日,江泽民在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上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世界和平》的讲话,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2018年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会上,习近平强调,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践行“上海精神”。青岛宣言也重申,正是遵循“上海精神”,上合组织才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成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局势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稳定力量。
“上海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新中国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以后,对于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又一大“创新性”贡献,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来源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新民晚报 实习编辑 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