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党史里的湖北之最62 | 江汉油田:第一个年产百万吨级生产能力的油田

  2021-05-23 19:27:14
分享到:

万里长江冲出三峡,孕育出神奇的江汉平原。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地质构造分析,认为江汉盆地是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地区。随着国内经济建设对石油的迫切需要,勘探队伍开进云梦古泽。隆隆的勘探炮声,掀开了地层深处神秘的面纱。

12万人战天斗地近3年 建成百万吨级油田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54年提出,松辽、华北和江汉平原是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地区。江汉石油勘探指挥部早在1965年就成立并开始勘探。

1969年,苏联在珍宝岛等边境地区连续挑起事端,战争阴云笼罩大地。为满足战备需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展江汉石油大会战。1969年8月,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成立。

5万多名石油工人参加江汉石油大会战

五七油田是国家重大三线建设工程,四川、新疆、青海、大庆、玉门等省市40多个石油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加上大量转业军人从四面八方会师江汉平原。

会战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70年,油田成立女子地震队,100多名队员全是年轻姑娘,这是石油系统第一支女子地震队,当时21岁的汪永菊在队里干得尤其出色。

地震队的工作是将炸药埋在地下引爆,人工制造小型地震,通过接收、检测、分析地震波来探明地质情况。这项工作苦、累、脏,每个姑娘都要扛几十斤重的炸药或设备,一年四季在野外奔波。“队员们都是20出头,我们把青春的汗水洒在野外地震战场上,把芳华留在泥泞的稻田和沼泽地。”汪永菊说。

江汉石油大会战现场

1973年,汪永菊当上了女子地震队队长,那时任务非常繁重,每天要打120到160口井,用来埋炸药“放炮”。“劳动强度太大,一顿能吃半斤米饭。”汪永菊说。

1974年腊月二十九,地震队员们提前完成了月度施工任务,大家都以为能在除夕赶回家吃团年饭。没想到上级说,有0.2公里的剖面曲线不太清晰,验收时可能不合格。汪永菊回去一说,队员们都表示:我们“红旗标杆队”绝不能留下问题回家过年。除夕那天,顶着漫天大雪,近百人到沼泽地里打井布线,雪水渗进检波器导致故障不断,队员们把一个个检波器插头放进棉衣里捂干再用。

干完活已是除夕深夜,大伙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一片漆黑的野地里,只有两束手电筒的光照着前路。“我至今记得那两束光。人有了理想信念,就能在关键时候以大局为重,看淡自我。”汪永菊说

近3年的大会战,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江汉石油人拼命奋战,共打井1000多口,新增探明储量4599万吨,建成了100万吨原油年产能力的江汉油田、250万吨年炼油能力的荆门炼油厂,江汉平原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石油勘探开发基地。

韧劲十足不服输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大会战虽然胜利了,但江汉油田的奋斗历程才刚开始,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稳产量与求发展一直是油田面临的最大挑战。

75岁的刘又庭,1973年退伍转业到油田,当了钻井工。在潜江王场的井队上,起钻下钻,搬动100多斤的大钳不停松紧钻杆丝扣,一个班次8小时,壮小伙一天得吃四顿饭。“每个月54斤的粮食定量,刚刚够吃。”刘又庭回忆。井队经常要转移钻井地点,那时油田最大的吊车只能吊5吨,很多设备只得用人拉肩扛,这种“搬家”最累人,还隔几个月就要来一次。

197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又庭被调到钻井处宣传科当了宣传干事。1987年,机关抽签决定各科室蹲点井队。时任宣传科长的刘又庭抽到32810井队,该井队当时事故多、效率低、亏损大,在油田21支井队中倒数第一名。

“我当兵一年就入党,碰到困难肯定要上。”到了32810井队,刘又庭找问题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开干部约谈会,逐一解决思想问题,鼓舞干劲;在井队中树立劳动榜样,组织去其他井队参观,定目标、学先进。不到一年时间,32810钻井队就一跃成为标杆队。

这种身处不利却不服输的韧性是江汉油田的标志。先天不足的江汉油田,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走出去”,在市场大潮中搏击。

2000年以来,江汉油田首次在鄂西、渝东地区发现页岩气。涪陵百亿方页岩气田开发建设后,江汉油田迎来了大突破、大跨越的历史机遇。2012年11月28日,涪陵焦石坝区块第一口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气井——焦页1HF井试气成功,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涪陵气田钻井施工现场

去年,涪陵页岩气田产气超67亿立方米,累计产量已超过30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树立了我国能源开发史上新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能源革命的新征程,不但建成第一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也为全球页岩气开发提供了中国样本。

(来源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综合  人民网 荆楚网 责任编辑 骆璟)

责任编辑 骆璟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