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牢记嘱托 谱写新篇·“十四五”规划中的湖北机遇 | 老钢城的时尚变身

  2021-04-17 19:05:11
分享到: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一直有着老钢城标签的武汉市青山区,在打造现代化文化新城中,将历史与潮流结合,用一座生机盎然的新钢城,给“城市更新”打造了湖北样板。

记者蔡雅思:“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武汉最大规模的一场沉浸式交响光影秀,这次光影秀的主体建筑已经有65年历史了,这就是武汉人最熟悉的红钢城,建筑上的红砖瓦,配合着光影与音乐的交互,一砖一瓦仿佛都跳动起来!”

高科技的光影秀给这个老工业区增添了几分国际范儿,娓娓讲述武汉老钢城的历史与未来,这次光影秀还是在国内首次尝试了将现场交响乐和光影影像实时互动,突破以往平面建筑的投影景象,将复杂的红坊空间与光影艺术精准融合,带来影、音、画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武汉市青山区市民:“整个很震撼,它的音乐让人很有一种代入感,曾经还有一幕有点像过去,爸爸妈妈带我到武钢去,看到炉子里面出来的,看到溶溶的 红红的炉火,感觉就像很怀念。”

老钢城里的时尚元素,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贯穿在老建筑的每一处。

记者杨岚:“在红坊社区,有一个现代化的便民图书馆,走进来你就会发现图书馆有非常多的门洞,这是因为这里就是以前的钢城三小的教学楼,每一个门洞它就是一间教室。这里不仅完整的保留了老建筑的整体架构,并且原来老建筑里面的每一块砖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钢城三小始建于1957年,是武钢集团第一所子弟学校。青山区在对老钢城进行改造时,学校已经整体搬迁,但面对60多年的教学楼,作为建筑方的武汉华侨城公司,却舍不得拆除。

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云宏:“在建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文化符号,我们没有把它完全的拆除,而是把它做了一个现代化的改造,引进了图书,引进了咖啡,引进了运动。”

老钢城最初的名字是“八街坊”,寓意着街坊邻里都在一起居住生活。在60年代由苏联援建,整体建筑也是苏式红砖墙风格,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大红色的双喜字。如今,华侨城的改造依旧保留红双喜的建筑格局,但在功能设计上,进行整体加高加固,并且注入艺术文化元素,在青山长江百里廊道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这个喜字,老一辈青山人心中,更有魅力!

武汉市青山区和畅社区居民贾斌:“这张照片是1997年我的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在武钢三小门口照的,这个教学楼就是从现在看外观上看其实还是一样的,有现代化气息蛮好的。我跟他视频我还说让他回来看看,他看到肯定也很高兴。”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三小学校长沈波:“它的文化属性仍然得到了延伸,这个地方它是一个惠民的免费的,所有人都能共享。”

在十年前,青山区还是 以工业为主,工业占比达到了70%。去年,青山区将华侨城红坊项目作为转型标杆,依托红房子历史街区,注入文化创意设计、旅游服务等公共功能,打造聚合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多元城市模块,让老钢城华丽变身。目前,青山区已经有接近400个小区开启了“美颜模式”,通过创新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武汉工业文化新城样板。

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局局长肖建洲:“武钢的转型现在已经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武钢现代产业园。下一步要把这个观、购、游,包括这些博物馆等等都要引进来,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民众的乐园。”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岚 刘巧路 责任编辑 美子)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