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他山之石·上海 | 一网通办:“店小二”有“大智慧”

  2021-04-15 19:13:23
分享到:





一网通办,是上海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推进这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自我革命,上海市有着什么样的好做法、好经验,来看本台记者在上海的调研采访。

记者向昊:“在上海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大家看上面的窗口,全部显示为综合窗口,也就是说,在这里无论办什么事情,找到任何一个有空位的窗口,坐下来就可以办。”

推进“一网通办”,早在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就将各个部门涉及企业的审批受理窗口,全部整合为综合窗口。这个不大的办事大厅,平均每天接待办事群众超过3000人次,从排队、等待,变成了有序、便捷和高效。

上海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综合窗口是把所有事项都统一到一个窗口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打通了收件、受理、审批、决定等等整个流程环节,又把事项之间进行打通,比如要开一个便利店,涉及到4到5张许可证,他可以一次性的提交相关材料,时间也大大压缩。”

面对面审批能快则快,不见面审批能多则多。去年,上海浦东新区在“一网通办”平台上推出“远程身份核验”服务,实现办事事项、办事人员、服务范围“三个全覆盖”。比如,这家办理股权变更的企业,股东不再需要到现场,在线就可以完成身份校验。

上海某企业办事人员乔沁:“本来是四个股东要带着身份证来现场的,之后他们说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浦东办’,远程身份核验之后,四个股东都不用过来了,一次性就可以办好了。”

“一网通办”的线上审批,核心和关键是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为解决这一全国普遍存在的难题,2018年,上海成立大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向全市各委办局发出整合数据的“三张清单”,即: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并以需求导向来确定责任清单。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没有足够的理由,你是不能不予共享的,目前我们只有国家公共安全2项是不共享的,而且不共享是要通过市政府常务会,所有的领导集体来决策。”

目前,上海市的公共数据集中率已经超过90%。为进一步提升数据的整合水平,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了多个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分门别类整合,为各个部门所用,提高数据共享的主动性。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工程师刘辰昀:“就拿婚姻库来说,汇聚了民政、高院、档案局、公安局全部相关的数据,民政是数据最大的提供方,但是这个库建完之后,也是一个最大的使用方。”

接下来,上海还将通过地方立法,来更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的服务水平,丰富服务事项。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通过人大立法的话,很多政府的行动,就不是我们要不要你做的问题,而是你该不该做的问题,做不做是不是违法的问题。”

数据采集共享,是解决“能办”“通办”的基础,但数据的功效远不止如此,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理,也让政务部门围绕企业和民生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可能,不久前,上海就上线了一项“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全新服务。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贝聿运:“我们和银行签订相关的信用约定,所有在医院发生的诊疗费用,医保部分通过医保在线结算支付,自费的部分通过相关签约银行线上支付,没有必要往返与诊间和窗口之间,来减少整个就诊时间。”

目前,上海“一网通办”已接入3118项服务事项,实名注册用户超过4683万,法人用户超过217万,已归集电子证照总数突破1.32亿张;今年以来,仅手机端的月平均活跃用户超1300万人。

记者向昊:“从一个窗口受理一件事,到所有窗口受理所有事;从现场办,到更多的网上办,看起来是部门数据的打通,更重要的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打通。上海的一网通办,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切以群众办事方便为导向。只有树立这样的导向,很多‘能不能’‘该不该’‘要不要’的问题,才会找到清晰的答案。这带来的将不仅是一个高效方便的办事窗口,而是城市每个角落治理温度的提升。”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冉涛 向昊 聂刘峰 郑杰 蔡杰 责任编辑 美子)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