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里的湖北之最
再过整整100天,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瞬间,也见证了荆楚儿女的热血和奋斗。
湖北是中共早期组织的重要策源地
1920年8月,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早期共产党地方组织之一。湖北的先进知识分子还参与了北京、上海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
1921年,中共一大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13名参会代表中,5人出生于湖北,人数最多。
(图:南湖红船)
湖北是开展工农运动的前沿阵地
1922年,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成为中国工人运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1923年,以汉口江岸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把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1927年4月,七里坪地区农民协会按照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七里坪革命法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最早的司法机构。
(图:京汉铁路大罢工)
湖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起源地
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初步健全中共中央领导机构;
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
第一次提出政治纪律的概念并置于突出地位;
第一次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党校;
第一次明确划分党的组织系统;
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员年龄必须在十八岁以上;
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写入党章;
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原则。
(图: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湖北是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
1927年6月,以张太雷为书记的中共湖北省委是最早提出武装农民“上山”和争取地方武装等策略的中共地方省委。
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武汉改组,做出三项重要决策: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举行湘鄂粤赣秋收暴动,召集中央紧急会议。
大革命时期,武汉是全国农民运动的培训中心,毛泽东在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第一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长征期间,湖北及其周边地区是南方八省保存红军人数最多的地区,保存下红军游击队员五千余人。
(图: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湖北是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成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最早实现区域性国共合作的地区。
武汉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1938年,在周恩来、郭沫若、董必武等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献金团”的倡议和主持下,武汉七七献金运动在5日内筹资百万,是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献金运动。
(图:武汉献金运动)
湖北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要地
1946年,中原军区部队在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展开了“中原突围”,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此前处于防御地位的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次转向战略进攻。
为了革命的胜利,湖北70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包括 28 位中共正副省委书记。经过战斗的洗礼,湖北走出了235名人民解放军将领,诞生了2位共和国主席。湖北省红安县以223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图:邓小平向胜利到达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作报告)
多个共和国第一诞生在湖北
湖北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炉铁水、第一艘潜艇、第一台锅炉、第一台龙门铣床、第一台龙门刨床、第一根光纤、第一条跨江隧道……
1966年,湖北宜昌长阳县乐园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1979年,湖北与美国俄亥俄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是全国最早与西方国家建立省州友好关系的省份。1981年,新中国首家中美合资企业落地湖北。
(图:1979年,湖北与美国俄亥俄州签署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协议并互赠锦旗)
1981年,国务院选定湖北沙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
1984年,国务院确定武汉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省会城市。武汉在全国第一个放开物价,第一个撤局改委转变政府职能,第一个公开招标,第一个聘请洋厂长,第一个建立技术市场,第一个建立兼并市场。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引领湖北
1992年,邓小平在武汉开启考察南方第一站。在武昌火车站,他谆谆告诫在场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提出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
1998年,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的第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载入史册。
(图:武汉龙王庙生死牌)
2014年,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启动,科学民主,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三峡精神载入史册。
2020年,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载入史册。
(图:火神山医院建设场景)
监制:郭小容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夏金
策划:苏逸冰 王煜霏(实习)
美术:梁意
图源: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中国文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