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珍贵文物说初心 | 董必武以“朴诚勇毅”言传身教

  2021-03-18 16:16:44
分享到:

我省馆藏革命文物资源丰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蕴藏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发黄的歌单见证当年嘹亮的歌声,打着补丁的长衫曾陪伴前进的身影......每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震撼人心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湖北日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珍贵文物说初心”栏目,遴选出有特点的珍贵革命文物,讲述这些革命文物发现、发掘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感受我们的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

董必武以“朴诚勇毅”言传身教

建党时期戴过的瓜皮帽、早期在汉创办的革命报刊《楚光日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荆楚大地书写了诸多丰功伟绩,留下很多珍贵文物,其中,两件(套)会“变戏法”的衣物,见证了董氏“朴诚勇毅”的家风。

▲1962年,董必武夫妇与孩子们在家中合影。(董绍壬供图)

▲毛裤穿旧改成的背心。(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藏)

▲董必武戴过的瓜皮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60岁“高龄”的婴儿服。(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破旧衣物 打动一代代人

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着两件历经沧桑的婴儿服,这两件由蓝布长衫改制成的婴儿服,有着怎样的故事?

3月15日,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讲解员温静饱含深情地介绍,1903年,董必武的母亲一针一线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这件长衫就是馆藏这两件婴儿服的“前身”。青年时代的董必武,穿着这件长衫,为挽救风雨飘摇的中国振臂疾呼,辗转颠沛于艰难的革命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已身居高位的董必武,依旧保留着这一袭朴素整洁的长衫。眼见衣服褪色残旧,实在不能再穿,于是这件60岁“高龄”的普通布衫经历了最后一次缝改,做成了董必武双胞胎孙子的婴儿服。董必武希望借此告诉子孙,要传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家风。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则珍藏着董必武一件背心。馆方介绍,1979年,董老的夫人何莲芝为祝贺“八办”开馆,将董老当年在汉穿过的背心、用过的公文包送给了纪念馆。

这件以墨绿为主、夹杂棕色毛线的鸡心领男式背心,看上去极其平常,前片甚至有两处明显的破洞。何莲芝告诉馆方工作人员,这件毛线织品,伴随董老度过37个春秋。原来,这件背心最初是一条墨绿色的毛裤,是1938年董必武在武汉从事革命斗争时购买的毛线,何莲芝手织而成。后经多次拆洗、编织,最后改成这件背心。由于多次拆洗,在织背心时毛线不够才添了棕色毛线,直到董老逝世前还在穿着。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袁琳说,这件背心在“八办”纪念馆作为国家级文物珍藏了40多年,董老艰苦朴素的作风打动了一代代前来参观的观众。

“朴诚勇毅”是家风 也是其一生写照

“朴诚勇毅”,是董氏家族的家风,更是董必武一生的写照。前往红安董必武同志旧居参观的人,无不被这家风深深感染。

董必武长孙、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回忆说,爷爷在生活上厉行节俭,每一位在他身边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对他的简朴、节约留下深刻印象。但当他把钱花在助力民族振兴、培养下一代时,却异常大方。当年,爷爷怀着唤起民众、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宏图大志,毅然将自己唯一的皮袍拿去典当,将换来的20元钱,充作创办武汉中学的经费。

如今,武汉中学大门口矗立着一尊董必武雕像,雕像背后墙上刻着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朴诚勇毅。这是董必武当年亲自拟定的校训,当年,很多学生在他的培养下,成为忠诚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董必武曾将校训逐字解释:“朴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董绍壬动情地说。

董绍壬还介绍,董必武坚决不给家里人“捞好处”,对身边人“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上要东西,不许假借自己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不许接受礼物。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友认为他做了“大官”,陆续写信给他提出安排工作、调动工作、照顾生活等请求。对此,董必武一律回信婉言拒绝,同时向他们讲清不能给予照顾的原因。后来,董必武干脆写了一封通函,打印出来,分别寄给家人和亲友,对他们进行事先教育,打“预防针”。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可移动革命文物认定专家组成员、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焱胜认为,董必武之所以能成为党之元老、国之元勋、人之楷模,是因为他具有对共产主义和人民事业忠贞不渝、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这些貌不惊人的文物,是他一生高洁品格的直接见证。

(来源:湖北文旅之声 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 黄斌)

责任编辑 黄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