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红色记忆” 中的夷陵“第一”

  2021-03-16 13:56:13
分享到:

北乡是宜昌县委早期革命主要活动地,这里曾爆发著名的“九四革命暴动”,北乡位于今夷陵区乐天溪、太平溪、邓村一带。图为北乡暴动线路图。

位于北乡的早期地下党组织秘密聚会旧址(现为乐天溪路溪坪村一农房)。

位于宜昌县城的杨泗庙温谈茶社为中共宜昌县委早期设立的秘密地下联络点(现为西陵区镇江阁所在地)。

位于宜昌县南正街37号的“宜昌特支”是中共在宜昌县设立的第一个支部。因老城区改造,原址建筑于2003年被拆除(现为西陵区南正街37号世纪欧洲城小区)。

位于宜昌县城东文昌宫内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是中共早期主要活动场所(现为宜昌城区西陵一路13号联通大厦所在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夷陵是红色基因的重要锤炼地,有许多载入史册、影响深刻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3月初起,夷陵区委宣传部联合三峡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夷陵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实地探访追寻红色记忆,重温初心使命,追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夷陵答卷”。

第一批中共党员

黄大桢、刘子泉、黄大鹏

早春的春风拂过百年的岁痕,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然而,黄大桢、刘子泉、黄大鹏这些曾战斗在夷陵的第一批中共党员却已载入夷陵的史册。

追忆百年岁月,1925年秋,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派共产党员祖山竹赴宜昌县(今夷陵)开展党的创建活动。祖山竹到宜昌县后,前往位于原宜昌县城大东门内正街文昌宫的湖北省第三师范学校(简称宜昌三师)任国文教师,以教学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在学生中秘密发展党员。他从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入手,向学生们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培养了一批思想进步、忠实可靠的积极分子,并发展了宜昌县第一批中共党员黄大桢、刘子泉、黄大鹏。

第一个革命摇篮

宜昌三师

3月的宜昌市西陵区西陵一路13号联通大厦门前,车来人往,好不热闹。可谁曾想,今天这个车水马龙之地,百年前却是被誉为“鄂西革命摇篮”的宜昌三师所在地。

时光退回到1926年春。那年,祖山竹被调离宜昌县。黄大桢等共产党员在宜昌三师、夷陵中学、宜昌四川小学,发展了洪勋、刘子和、张华甫、胡云本、胡云仁、刘秀松等十多名共产党员。这年11月,易吉光(后改名为易朴)、王均予等社会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27年春,宜昌县的共产党员已达30人。这些共产党员,一部分留在宜昌县工作,大部分赴鄂西各县和鄂中部分县开展建党活动,组织领导革命斗争,成为鄂西、鄂中各地党的创始人和革命斗争的杰出领导者,因此,在《夷陵党史简明读本》上,宜昌三师被誉为“鄂西革命摇篮”。

第一个党支部

宜昌特支

伴随宜昌县早期共产党员人数的迅速增长,建立支部也成顺理成章的事。

1926年12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形势下举行的北伐战争进入总攻鄂西、会战宜昌的阶段。

1927年初,中共湖北区委、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为了尽快掀起鄂西地区大革命的高潮,由共产党员曹壮父以国民党湖北省部鄂西巡视员的公开身份,率领由省农民协会调查部长符向一,农民运动特派员卢渊、庄开熙、杨甫、杨杰、吴定臣、王幼清,工人运动特派员王燮,省妇女协会代表沈家薰等组成的代表团于1月20日抵宜昌县。当月,即建立以曹壮父为书记的中共宜昌特支,隶属于中共湖北区委,机关设原宜昌县城。宜昌特支主要领导宜昌县各级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同时负责联系指导宜都、枝江、长阳、五峰、兴山、秭归等县的党组织,成为宜昌地区党的领导中枢。2月,曹壮父被调离宜昌县,京汉铁路江岸工会秘书胡楚藩被调至宜昌县任宜昌特支书记。4月,易吉光接任。

宜昌特支遵照党的四大精神,先后建立了宜昌县总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协会、妇女协会,并积极培养骨干,发展党员,至1927年春末,宜昌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36人。

第一任县委书记

曹壮父

曹壮父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宜昌特支第一任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宜昌县委第一任书记。从1928年10月至1929年2月,先后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秋收暴动总司令、中共湖北省委外县工作办事处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候补书记。烈士。

第一次工会运动

宜昌轮栈理货工会增资斗争

初春的宜昌九码头,春风拂面,清波拍岸。江面,巨轮鸣着汽笛驶过。历史的年轮不曾翻转,百年前,革命先烈在这里组织工人开展的增资斗争的热血画面依稀呈现眼前。

1927年春,党领导下的宜昌县总工会成立后,委员长徐佑根、副委员长柳林香、郭任卿根据宜昌特支的指示,组建了100多人(枪)的工人纠察队,并建立了56个分会,发展会员3万多人。当时,轮栈理货行业的工人因备受压榨剥削生活困难。在总工会的组织下,轮栈理货工会向14家轮船公司提出对工人增加生活补助的要求。经过斗争,12家轮船公司答应了工会的要求,但英商太古、怡和两公司态度蛮横,拒不签字。工会随即组织工人举行罢工斗争,学生、商民也同时举行罢课、罢市以示声援,并通电全国、全省,得到湖北省总工会来电的大力支持。工会还派出宣传队到街头演讲,散发、张贴传单,大造革命舆论,迫使英国领事同太古、怡和大班在协议上签字。3月初,由重庆来宜的数十名英国人,以卸货工人未及时搬运行李为由,唆使英国水兵用铁棒打伤工人。县总工会随即向英国驻宜领事提出抗议。省总工会和武汉码头总工会也先后通电声讨英兵的野蛮行为。广大工人团结在县总工会的周围,坚持斗争,最终迫使英国领事赔礼道歉。

第一场反压迫斗争

西乡农会运动

春日的点军,是一副山水相依、城郭相映的山水画。这个20年前从原宜昌县独立出来的新区,在百年前有个英雄的名字——西乡。也就是在这方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曾上演过一段段热血沸腾的故事。

1928年1月,宜昌县农民协会和党小组成立后,分别成立了东、西、南、北四乡的农民协会,湖北省农协特派员王幼青、杨甫、吴定臣、杨杰分别到四乡领导农民运动。在西乡(今桥边、点军、联棚、艾家一带),省农协特派员杨甫在谭家河一带举办农民训练班,向农友们宣讲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杨甫在农民积极分子中发展王天洪、胡运良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紧接着在桥边、点军等地分别建立了孝子乡、点军乡等9个农民协会。同时还建立了乡妇女会、童子团和农民自卫军,揪斗了大地主、反动团总穆子静,逮捕了反动土豪罗敬之,并开仓将数十担粮食分发给贫苦农民。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

第一所红色公学

峡江公学

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出水口,喷涌而下的江水激起巨大的水花,将整个地下电厂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这个昔日的三斗坪老街所在地,也是百年的峡江公学所在地。

1937年冬,中共中央长江局民运部长董必武根据抗战发展趋势,考虑到一旦武汉失守,省委机关将随时西迁宜昌的情况,指示中共党员周新民选派共产党员单椿荣(女)、周稀仁(女)、师哲(女)化名为佐伯、若愚和帅明,以逃难教师的身份到三斗坪,在峡江名人高桐岗和爱国商人高寿山的支持下,于1938年初恢复峡江公学办学,高桐岗任名誉校长,高寿山为校董事,单椿荣为校长。随之在峡江公学秘密成立以单椿荣为组长的中共峡江公学党小组,有党员3人,隶属中共湖北省委。遵照董必武的指示,峡江公学党小组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动员和组织当地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党小组成员以教师身份一边教书,一边以各种形式组织师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三斗坪驻军和难民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她们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分成歌咏、演讲、墙报等小组,到街头、山村、伤兵医院和流亡难民中,教唱救亡歌曲,演出救亡剧,张贴《新华日报》,举办时事座谈会、识字班,动员各界人士和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日。1938年秋,日机开始轰炸三斗坪老镇,峡江公学迁往5里开外的堰湾,借用高寿山老屋办学。1939年8月,党组织为保全革命火种,将单椿荣、师哲等主要负责人转移至重庆。

注:1970年4月,为支援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宜昌县机关迁至小溪塔。2001年,国务院批准撤消宜昌县,设立夷陵区。

初心传承

作为一名有55年党龄的老党员,传承党的初心,就是要发挥余热、不忘使命,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年轻一代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自觉融入国家建设中,勇做建功新时代的表率、勇当创造新成绩的先锋。

——夷陵区84岁老党员  韩国元

“为官不为民做主,何不回家种红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村支书,我一定要想法带领乡亲们把产业搞起来,把路修出来,让大伙一起都富起来。”

——摘自已故原董家河村支部书记余丙华日记

在夷陵档案馆翻阅《夷陵风云》革命回忆录,让今天的我们,长久地发出感慨——“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他们的精神鞭策我们不断前行。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我们唯有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勇争一流,才不愧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

——夷陵区新闻中心 邱天星

看了夷陵区党史办编写的《宜昌县党史人物》读本,令我感慨万千,是革命先辈们无所畏惧的勇气与坚持到底的决心给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放弃安逸生活,立志救国救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  黄玥婷

参观了乐天溪九四革命烈士纪念碑,我被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深打动。郑炽昌、杨继平等先烈投身革命时都只有20多岁,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这次红色探访中,我们接受了党史教育,更加坚定了奋斗的决心。我们要用行动践行先烈的革命精神,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三峡高中学生 胡睿尧

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画展,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一定以老一辈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社会有用之才,为祖国建设也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夷陵区实验小学学生 黄罗依

(来源:荆楚网 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 黄斌)

责任编辑 黄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