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胡长学:一身正气敢碰硬

  2021-03-13 19:12:57
分享到:

脱贫路上的“牛人们”,今天来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在他的带领下,有着“有女莫嫁板桥郎”的板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咸宁的板桥村,记者见到胡长学时,他正向养殖基地老板询问春季育苗投放的细节。现在的板桥村有9家扶贫企业、16家合作社,人均年收入11500元。别看现在的板桥村产业兴旺。但四年前胡长学刚来时,村里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小作坊,和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6600元。快速摸清村情,他发现,投放到村里的扶贫资金没有真正让村集体和贫困户受益。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纪委监委驻通山县板桥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村里的土地流转租金没有及时发放到位,村里有些公共的资产资源没有合理地安排好、也不透明。”

如何用好扶贫资金和集体资产?胡长学决定先厘清每一笔账、每一块土地的归属。他请来村里的老支书和老党员,花了9个月时间,清理村集体的“三资”。这一清不得了,发现历年投入村里的政策性扶持资金高达1000多万、拖欠村里的租金46万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纪委监委驻通山县板桥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有些村干部有畏难情绪,企业老板有东躲西藏的、不配合我们的,我说我本身就是纪检干部,我必须要为老百姓说话,凡是对老百姓不利的人和事,我要彻底跟他们理顺规范。”

理顺了资源、资产、资金,发展产业就有了源头活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我把资金分成三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需要反哺;产业奖补资金,按照3厘的标准反哺;产业发展资金,按不低于5厘或者6厘的标准反哺。”

所谓“反哺”,就是企业要拿出一部分收益分给贫困户,这是政府帮扶企业的条件。但是,把辛苦赚来的钱分给别人,企业主们想不通。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胡长学带着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一行行修改条款,他同企业主讲得最多的,就是“鱼”和“水”的关系。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当地老百姓来支持。我们刚看的养鱼的地方,漫灌了,老百姓都自发给他帮忙,这就是社会效益的力量,鱼儿离不开水。”

企业主的心,慢慢被胡长学磨软了,陆续加入“反哺”计划。2017年底,村集体经济收益17万,就拿出9万多与贫困户分红。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那是第一次,我们板桥村历史上第一次老百姓分红,6000块钱还有点厚啊,她数啊数。很多人在看啊,都望着。我无法来形容这个事情。”

现在,村里9家扶贫企业累计支付反哺资金70.94万元,其中给贫困户分红的,有42.5万元。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村民刘应如:“我们房子全部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这里扎实,他在这做,一两个三四个项目,给我们一五一十地落实了。”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村民江世云:“以前路下雨就一身泥、大晴就一身灰,现在怎么这么干净。”

扶贫还要扶智。以前,板桥村的孩子在小学只能读到四年级。在胡长学的争取下,2017年9月,村里的小学第一次有了五年级和六年级。他还创办“农民夜校”,帮助每户乡亲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不光是扶产业、扶贫的思想,还要解决子孙后代提高素质能力的问题,新一辈的必须要把他培养成才。”

2017年,胡长学刚来到板桥村时,还是一头黑发,满身书卷气。现在,他的头发白了一半,皮肤也变得黝黑,但眼中的刚毅没变,身上的正气没变。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洁羽 阴志维 咸宁站 通山台 通讯员 王雄伟 曹杰 周雨 责任编辑 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