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修缮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 传承红色文化

云上枣阳  2021-03-12 14:12:15
分享到:

“我身后这个房子是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原来很破旧。近几年,我们村把房子的废砖废瓦全部取下来,然后对墙壁、屋梁和椽木进行整修,按照原来的样子修旧如旧,把院子里的残渣废草全部铲除,清理干净。有些石墩子好多都不见了、被盗走了,我们又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弄了一模一样的石头,给它安上。我们又把一些原始物件和照片收集起来,恢复了以前的原始面貌,增加了一些乡村乡情的照片。”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支部副书记张贞攀说。

修缮后的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枣阳市双河村兴亚学校)

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枣阳双河兴亚学校),是1925年以黄火青、黄民钦、张慕谦为代表的襄阳读书学生,受党教育,立志报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活动基地。1926年受上级党组织安排,黄火青、黄民钦、黄冠群回到家乡枣阳市新市镇,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冬, 黄火青到枣阳市七方镇管庄村姨家(卫振国家)从事革命活动。张慕谦,张绍良、陈雪怀回到枣阳市太平、双河一带发展党的组织。1926年8月,中共枣阳县委成立,程克绳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枣阳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随后中共枣北区委成立,故址在现在的枣阳市双河村兴亚学校。

近几年来,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依托村里革命根据地——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将鄂豫边枣北区委革命旧址修缮一新,如今成为枣阳市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和教育基地。

修缮后的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枣阳双河兴亚学校)

眼前这栋两层楼房,就是鄂豫边枣北区委旧址,前身是双河村兴亚学校。鄂豫边早期革命的几位先辈曾经秘密为党工作,英勇奋战,在这里留下了一页页的红色革命篇章。打开一本手写的《枣北鄂豫边革命史》,编写这本书的是双河村村民卫光山,他今年68岁,他向记者讲诉了当年的故事。

卫光山手写的《枣北鄂豫边革命史》

“枣北鄂豫边革命史是我根据枣阳县志、唐河县志、姚岗简志,湖阳镇志,翻阅党史办的英杰颂和走访革命后人,历经9个月的时间编写而成,在镇政府领导下和村支部的支持下,使后代们不忘历史,牢记自己的使命,向革命前辈学习。”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三组村民卫光山说。

卫光山是革命先辈的后代,他说,早在1926年,以革命先辈黄火青、张慕谦、黄民钦为代表的青年学生以教书补课的名义来到这个新亚学校,此后在这里成立中共枣北区委,开展革命斗争活动。

手写《枣北鄂豫边革命史》的卫光山

“1927年,中共枣北区委领导的赤卫队在王家祠堂杀掉敌人副官,缴获战马两匹,手枪两支;还组织赤卫队攻打袁寨反动堡垒,赤卫队在县区委的支持下,拔掉了国民党的反动据点。1928年,赤卫队又拔掉了国民党在唐河以南、枣阳以北的三个恶霸和一些山大王”。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三组村民卫光山说。

听着卫光山老人讲述的历史故事,彷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这些红色记忆,随着对这个革命故址的修缮,全部恢复并留存了下来。

黄火青用过的床铺和箱子

“这些东西都是从我家里搬过来的。黄火青是我父亲的姨表兄弟,他用的床和箱子都是在我家长期保存下来的,1925年,黄火青在襄阳读书的时候用这些箱子存放书本,存放秘密文件和资料,便于革命活动。”太平镇双河村三组村民卫光山说。

二楼展厅一角

旧址两楼的房屋,除了保留了以往的革命物件,还在中间的房间设立了小展厅,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后人展出了以往的红色记忆。枣阳市太平镇双河村支部副书记张贞攀说,二楼是主展厅,详细记载了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的革命前辈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事迹,要让后人记住革命先辈革命斗争英勇事迹,学习并弘扬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

风范长存文化墙

来源:云上枣阳

融媒体记者:谢远道  邱超

责任编辑:谢玲

责任编辑 谢玲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