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融合”拓营销 精准对接促就业
2020年,襄州区人社局赴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深入开展“就业营销6+1”活动,深化区域协作,开创“五度融合”就业新思路,加速人力资源域内域外大循环,促进辖区富余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5921人。
一、与统筹谋划相融合,提高就业营销精准度。依托基层人社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组,以调查问卷、逐户走访等形式,网格化排查;对襄阳市外出务工人员登记注册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筛查,快速掌握本地劳动者转移就业意愿、务工方向等关键信息,如古驿镇、朱集镇、程河镇在澄海务工达5000人左右,古驿镇唐吕村在福州务工达2000人左右。为此,我们将就业营销重点区域放在广东(深圳、汕头、澄海)、福建(福州、厦门)、江苏(苏州、扬州)、山东(莱西、青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襄州区2020年就业营销实施方案》和《就业营销实施细则》,按“部门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兵分四路开展劳务协作活动,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输出。
2020年9月区人社局与青岛九联集团签订劳务协议
二、与双向协作相融合,扩展外出就业广度。走出去、请进来,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协调配合机制。“走出去”,摸清、归集用工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重点企业各层次用工需求,找准劳务输出方向;“请进来”,邀请外省人力资源机构及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回访、实地考察,建立定向、定期、定点联络机制。在就业营销活动中,累计走访考察14家人力资源机构及企业,签订14份《劳务协作帮扶协议》;江苏常州市人社局率8家人力资源机构及企业回访襄州,厦门海沧通达公司到襄州现场对接。2020年,累计转移富余贫困劳动力就业1388人。
2020年9月区人社局与扬州广陵区签订劳务协议
2020年9月区人社局与汕头市澄海区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劳务协议
三、与组织推介相融合,织就供需对接密度。安排专班专人将在就业营销过程中收集到的岗位需求信息,及时回传辖区归类整理,线上线下多渠道即时发布,并建立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依托襄州区人力资源市场、镇人社服务中心以及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共同构建线下宣传咨询平台,加快就业供求信息扩散传播;举办专场招聘会定向推介、实施“三联三送”送岗位下乡入户,发动劳动者积极参与;通过已覆盖至村的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向社会各届发布就业帮扶和定向输送信息。2020年,累计举办线下招聘会68场,达成就业意向2118人。
四、与技能培训相融合,强化就业培训力度。立足“补齐短板、以需定培、定向输出”,根据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拓展培训项目专业,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对焊工、电工、数控车工等技能工人紧缺的生产制造企业,强化输出人员技能提升,为福建、广东、山东、江浙等地先进制造企业“点对点”精准输送务工人员836人;围绕城市家政服务业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康养服务,有序组织培训、重点推荐就业。得知江苏溧阳地区的家政服务业人员需求较大,便对接了溧阳京华康复医院有限公司并与之签订了《劳务协作帮扶协议》,帮扶我区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就业40人。
2020年9月区人社局与溧阳京华康复医院签订劳务协议
五、与返乡创业相融合,提升多层就业高度。2020年我区疫情期间外出务工又再次返乡人员近1.6万人。在就业营销活动中,我们专程到福建省厦门、福州两地襄州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部分企业,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其技能水平、职业规划等进行分析,鼓励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当地企业组织的技能提升培训、以工代训等活动。同时,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适时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年来,我们相继在古驿镇、黄龙镇设立了两个返乡创业服务站,对潜在创业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支持,重点解决返乡创业人员在融资、项目、信息、补贴等方面问题,新增返乡创业320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2笔1.5亿元。
2020年10月,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坤带领工作专班专程到厦门市海沧区人社局调研了解疫情过后襄州区农民工在该地复工复产及待遇保障情况。
下一步,襄州区人社局将建立常态化的就业营销机制,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台账,加强跟踪管理,提供劳动事务咨询和创业服务支持。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域内、域外用工信息变化,不断调整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重点,提高劳务协作精准度和人岗一致匹配度,全力促进辖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来源:云上襄州
通迅员:刘 影
责任编辑:谢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