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不放弃!妙龄女抗癌9月获新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1-02-23 16:23:32
分享到:

多学科医护助力

2020新冠疫情期间,27岁的祁女士不幸被确诊极高危的绒毛膜癌晚期,且病灶肝脏、脑、肺部多处转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不放弃,妇Ⅰ科、肝胆外科等医护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时9个月的精准治疗,终于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月23日,已平安出院一个月的祁女士返院复查,身体再无任何不适。“抗癌”成功的她终于重获新生。

噩耗!疫情期间确诊癌症晚期

去年4月初,湖北咸宁的祁女士因腹痛、腹胀到当地医院就诊,妇科彩超检查发现腹内有一个盆腔包块。急诊完成经腹左侧盆腔包块切除术后,病检结果为罕见的绒毛膜癌。继续完善血液、腹部、颅脑、胸部CT等检查发现,祁女士的血HCG值达到57万IU/L(正常参考范围为0—10 IU/L),且肝脏、肺脏、大脑均有可疑转移病灶,当地医院建议她立即到武汉治疗。

4月20日,距离武汉解封不过12天,生命亮起红灯的祁女士慕名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Ⅰ科张燕教授求诊。接到急会诊电话的张燕教授正在手术台上,听完病情简介后,她立即处理完手术,不等患者核酸结果出来,来不及准备三级防护,便匆匆赶到急诊科为祁女士接诊。经过询问病史并查看相关检查结果后,张燕教授判断患者处于癌晚期伴有肝转移、脑转移,危险系数极高,病情随时可能加重出现脑出血、肝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当时的疫情之下,医院病区床位尚未完全开放,住院流程比平时更加复杂。但考虑到祁女士病情十分危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双分诊、双缓冲”的医疗管理模式下,张燕教授积极联系医院医疗部、疫情防控指挥部、急诊科、门诊管理服务部、妇产科等,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保证医患双方安全的前提下,终于顺利安排祁女士由急诊入住妇1科。

希望!多学科协作实施精准治疗

入院后,张燕教授耐心仔细地为祁女士全面查体,尽最大努力稳定病情。当时武汉解封不久,饮食成为外地患者的一大难题,张燕教授又给患者送来牛奶等营养食品。

结合检查结果,张燕教授确诊祁女士的病情已处于绒毛膜癌Ⅳ期,属于极高危,且多脏器转移病灶,有脑出血、脑疝、肝功能衰竭、肺栓塞、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风险,随时会危及生命。

据悉,绒毛膜癌属于滋养细胞疾病范围内,发病率极低,但是它对化疗药物敏感,属于有可能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危机与挑战并存,为了给患者制定出明确有效且安全的诊疗方案,张燕带领团队查阅文献和指南,多次邀请该院和外院妇科肿瘤专家“云会诊”,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开启了祁女士漫长又艰辛的治疗之旅。

从2020年4月24日至2021年1月9日,祁女士坚强地挺过了大大小小12次化疗。每次治疗之前,张燕教授都带领团队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开启远程会诊,从最初的3次小剂量化疗药物逐步增敏,依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才得以控制住病情,让HCG值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同时张燕教授也十分关注祁女士的心理健康,在指导她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提醒她注意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

新生!9个月后终于“抗癌”成功

随着化疗的推进,祁女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腹泻、脱发、甚至出现Ⅳ度骨髓抑制,肝功能恶化。同时,患者肝脏CT提示肝脏的转移病灶只是体积缩小,并未完全消失。在同肝胆外科、麻醉科会诊讨论后,治疗团队综合考虑肝脏病灶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建议手术切除病灶。去年11月11日,在完成第10次化疗后,肝胆外科汪斌副教授团队为祁女士行“肝右叶部分切除+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祁女士重拾生活信心,又坚持完成了2个化疗方案。今年1月初,在完成最后一次化疗后,她顺利出院,之后的数次复查均显示,她的HCG已处于正常值内,身体再无任何不适。重获新生的她在写给张燕教授团队的感谢信中感慨道“虽然心爱的秀发暂时失去了,但美好的新生活已经在向我招手呢。”

从2020年4月确诊癌症、开始治疗时的恐惧、痛苦到遵照医嘱坚持完成了12次化疗和1次手术,2020年对祁女士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一年,她把腹部的两道手术疤痕当作天使的翅膀,赠予了她新的生命。

张燕教授表示,像祁女士这样的极高危病情能够最后治愈,离不开多学科医护的协作努力及规范有序的诊疗模式,也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及信任。

通讯员:龚雨西 张珺

长江云编辑:袁佳

责任编辑 杜若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