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知味丨火锅,始终保持炽热
2020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在春节,这个以“年味”为标志的传统佳节里,我们选中了“食物”这个角度,来回放、梳理和标记这一年。无论是热干面里的精气神、还是腊肉里的小家大家;无论是火锅里的搭把手拉一把,还是一杯茶里的大国气度,这些凝结在“味道”中的精神内核,在过去这一年的分分秒秒都能找到它们的印记。
今天,我们来感受“火锅”中的那份热度。
这张照片我们在过去一年看了无数次,其实这背后还有一段你不知道的关于“火锅”的故事。
陪老人看夕阳的医生叫刘凯。照片刷屏后,他曾发过一条朋友圈,说想吃火锅!很快,热心的武汉人坐不住了:援鄂医生这么朴实无华的心愿,咱一定要帮他实现!可是,那个时候,火锅店都没开门,咋整啊?
本地一家连锁便利店直接抢了“沙发”,第二天一大早,就弄到了几份火锅配料送去医院,哎,等会儿——医院哪有锅具和电磁炉啊?没事儿,刘凯医生入住的酒店接了棒,锅碗瓢盆,全部搞定!于是,经过多方接力,晚餐时间,刘凯医生渴望的火锅,顺利就位。
面对这份惊喜,刘凯说,他被武汉暖到了,这是一座炽热的城市。
其实,大家齐心协力要请小伙子吃火锅,除了真心要感谢他,又何尝不是满怀对人间烟火的希望呢?
就是在那个时候,网上有一个关于“等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吃什么”的投票被顶上热搜,看吧,火锅荣登榜首,而且遥遥领先。
一口锅里,容下酸甜苦辣,一如不容易的2020,然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始终在100度的热烈中沸腾升华。
不说别的,就数数这口火锅里的农产品,看看它们是在怎样倔强地逆袭生长吧。
先上一盘“恩施小土豆”——1分钟,7万斤土豆卖出;3分钟,14万斤;6小时18分,40万斤,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24小时销售近60万斤。所以下次您吃恩施小土豆的时候,得记住它可是打破世界纪录的土豆。
再来一份“洪湖莲藕”——从满身是泥的“挖藕”,变身垂涎欲滴的“哇偶”,需要多长时间?我给您算算:凌晨3点,开始挖藕;8小时后,清洗完毕;11小时后,二次分拣,进入卤制车间;22小时后,分批卤制完成;29小时后,卤制好的莲藕经过机械化切割、分装、杀菌,变成小袋零食;36个小时,它们已经摆在了零售连锁店。
还有“随州香菇”——它不仅是火锅提鲜的佳品,更是湖北农产品出口的主力。2020年,湖北农产品出口了15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12.3%,创历史新高,随州的香菇功不可没。据说,美国朋友最喜欢随州的香菇酱,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去年疫后复工复产,隔了四个月没吃到香菇酱的美国客户憋坏了,主动给寄来了300套防护服,说,please!快发货吧!这家香菇酱的牌子也挺有意思:“菇的辣克”。谐音,Good Luck!
还有房县的黑木耳、荆州的鱼糕……能下火锅的荆楚特色,说也说不完。他们几乎都惊人一致地实现了从年初滞销到年末畅销的逆袭。而每一个倔强逆袭的背后,我们都不能忘了全中国的“搭把手拉一把”。一辆辆满载着“湖北农副产品”的货车一路绿灯开到全国各地,“帮湖北拼单”成为“为湖北拼命”之后又一场全民爱心大行动。于是,潜江小龙虾2020年的线上销量比2019年增长了4倍;于是,秭归脐橙2020年的产量超过60万吨,品牌价值提升近20%……
努力不落下任何一群人,任何一个地方!这就是中国人面对困境所做的选择。
没有一种美食,能像火锅一样始终保持炽热,因为围坐在一起的人们都在给它添柴加火,保持温度。美好生活,便在这升腾的热气中始终向上。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尹华正 实习编辑 张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