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襄阳 |襄州区: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云上襄州  2021-01-29 16:54:21
分享到:

近年来,襄州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串点连线,聚线成面,面面俱到,面优为体”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农村美、农民富、有内涵、有品位”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01

一季油菜一季稻 农田轮作每亩增收600元

眼下虽说是冬季农闲时节,可李天星一点也没闲着,每天他都要带着村民们到油菜地里进行间苗和补苗。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 李天星:我们这是一片油菜地,油菜制种,双低油菜。

李天星是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五组的村民,家里有17亩地,之前一直种植水稻,由于传统耕作方式效率太低,一年辛苦下来还不如外出务工挣得多。2014年,李天星把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绿神公司。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 李天星:我又在绿神公司打工,跟着专家学点技术,帮他们管理土地。

短短几年,李天星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还带领着当地村民一起忙农活儿。由于何岗村的土地比较集中,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村里决定,依托现有资源,先后引进4家科技型农业企业,将全村4800多亩地中的3200多亩全部流转出去,全面开启规模化、科技化种植模式。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绿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建锋:在当地流转土地2000余亩,我们在今年通过稻加油菜种植模式的调整,种植了1200亩的油菜制种,第一个带来600余元的增收(每一亩),第二个收获的时候,在我们水稻季,又能提前半个月种植,对我们稻谷的生产,种植,产量这一块又有提高。

如今,何岗村已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域,不仅耕种效率大大提高,对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也效果显著。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 李天星:油菜加水稻一亩地产值3000块钱左右,能增收600多块钱,我现在土地流转费带打工,一年是将近6万块钱收入。

产业先行 筑牢发展之基

产业兴旺,带来的是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当地农民也纷纷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党支部书记 章鑫:引进农业企业来提高农民收入,现在我们何岗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应该在七八千块。

下一步,何岗村准备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区,提升村庄颜值。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绿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白建锋:我们现在正在修栈道,利用田埂,到时候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油菜花,然后我们还修了一个十米余高的观景台远距离地高空能看到我们美丽的油菜花田。

02

670年老槐树 守住乡村的“根”和“魂”

在振兴当地产业的同时,襄州区还鼓励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主动挖掘文化内核,凸显自身特色、讲好乡土故事,让村庄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

在襄州区邵棚村,村民方玉珍和梁玉达已经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两家多年来相处融洽,亲似一家。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邵棚村村民 方玉珍:她没做完就是我帮她做,我没做完她帮我做,就在一起做农活儿,两家就跟一家人一样的。

邵棚村是远近闻名的和谐村,村民之间守望相助,一直在当地传为佳话,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邵棚村党支部书记 周政斌:这个槐树的起源是任、邵两家本来是老表关系,从山西搬过来的,来了之后弟兄俩栽了两棵槐树,现在距今已经有670多年。

依托老槐树这个“镇村之宝”,邵棚村开始大力打造“槐乡文化”。同时内外兼修,加大村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营造“小桥流水、千年古槐”的文化氛围。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邵棚村党支部书记 周政斌:奖补资金给一部分,我们自筹,我们出工出力出料,搞了一部分,我们村里的能工巧匠,为我们村里打造的这些门楼,围墙,以及文化墙的宣传。

邵棚村以“槐乡文化”为依托,实行村规民约上墙,卫生“门前三包”,清洁责任区域划分清晰;村委会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大扫除、大整治;定期组织专班进行考核评比……一系列举措,让邵棚村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大改变”。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邵棚村党支部书记 周政斌:以文化来引领我们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美丽乡村首先我们干群之间要和谐,群众与群众之间要和谐,村里每年评选和睦家庭 教子有方 勤劳致富这些家,我们每年评选10户予以奖励。

有了“槐乡文化”这块金字招牌,邵棚村逐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村里又开始统一规划农家乐,并在产业发展上着重开发其文旅价值。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邵棚村党支部书记 周政斌:葡萄基地实现了立体种植,上面种葡萄,下面养鹅,水下还可以养鱼。

如今,邵棚村已打造了一条兼具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观光等多种功能的乡村旅游路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党委书记 江海军:在“十四五”期间,张家集镇将紧紧围绕农业明星镇,秀美张家集,都市农业园的这个功能目标定位,着力实施乡村振兴这个工程。

03

老党员甘做清洁工 干群齐心化身乡村“美容师”

村庄变美了,如何改掉村民们乱倒生活垃圾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家乡变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周家村的老党员们带头做出了表率。

这两天,襄州区伙牌镇周家村村民马文堂正在装修他的小超市,已经开了十几年的小卖部即将“鸟枪换炮”。

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周家村村民 马文堂:我现在想把我的超市扩大经营,重新装修一下,看着稍微上档次一点,跟我们村里的环境相匹配。

谈到村里的环境变化,大家都不禁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而这一切变化的源头,要从十年前 的一个决定说起。2010年之前,周家村的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村里决定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织老党员保洁队每天在村里开展清扫保洁活动。本来是件好事,可一开始,村民们并不买账。

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周家村党员 刘应山:那个时候群众有点不理解,他说你们这是闲的,说我们以后我们还是把地扫干净,拾掇拾掇。

刘应山并没有争辩什么,而是跟其他老党员一起,每天坚持为村里打扫卫生,时不时还劝导村民们不要乱扔乱堆。时间一长,村民们的心态悄悄起了变化。

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周家村村民 马文堂:本来我们商店门口一过车就灰蒙蒙的一片,通过党员们带头群众们跟着配合,环境现在有很大的改善,看着心里很舒服。

时间一长,村民们也慢慢养成了卫生整洁的习惯,村里趁热打铁,建立起了《清洁户评选制度》,以村、组、户三级考评机制,在全村开展“最美清洁户”评选活动,引导大家自觉爱护环境。

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周家村党支部书记 刘红全:房前屋后的卫生,门前屋后的垃圾,发现有脏乱差的现象,群众会自发自觉地清理清扫,哪家搞得比较清洁,平时给他搞一些小奖励,比如说毛巾肥皂。

这两年,周家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统筹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净化、亮化,补齐“两基”短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村里不断协调各方资源来整治环境。之前村里各种电线乱搭乱牵,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就协调当地供电部门,帮助重新规划线路。

国网襄州供电公司伙牌供电所运维班长 张强:我们在农网改造的过程中,根据村里环境整治的需求,帮他们把原有杂乱的线路进行了规划和整理。

如今,周家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市“文明村”、“绿满襄州”先进单位等。

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党委委员 副镇长 王云锋: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围绕周家村如何发展产业来做谋划,引进合适的市场经营主体,过来做休闲观光农业或者是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

近年来,襄州区以高站位谋划、高水平建管、高质量支撑、高效能治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襄州区第一批122个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已完成,第二批135个美丽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 黄进: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补,每年投入资金近5亿元打造示范点,示范片,积极构建“一轴两翼多点支撑”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实现了区域小循环,全域大循环,全体动员,全民参与,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持续高涨。

来源:云上襄州

(责任编辑:许鹏)

责任编辑 许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