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宜城市“新乡贤”先进事迹发布
杨雄燕:女,出生于1978年9月,中共预备党员,宜城市郑集镇茅草村妇联主席。
杨雄燕1998年毕业于襄阳市机电工程学校,2012年回乡自主创业,建有占地2000多平方,年出栏4万只鸡的养殖场,她还带动乡亲们发展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乡亲们有养殖难题她都热心帮助解决,有时还免费送药品、饲料等养殖所需的物品给乡亲们,让乡亲们减少了养殖中鸡苗死亡带来的损失。在2014年换届选举时,杨雄燕高票当选村委委员、任职村妇联主席。在职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急村民之所急,办村民之所需,热情服务于群众,2015年被评为全镇优秀干部。
今年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发疫情,面对猝不及防的严峻考验,杨雄燕不顾个人安危,开着自己的车送孕妇到医院做产检,给年迈的老人送降压药,送病人做透析,疫情期间她“接单”达到200人次,平均一天从市区到村里往返四次,很多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有人劝说她不要这么傻,但她却说她是老百姓的主心骨,要迎难而上,这是她的义务,更是她的责任。
汪凡:男,出生于1989年4月,中共党员,宜城市流水镇杨林村村民,宜城市联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凡退伍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移动公司工作回到家乡--流水镇杨林村开始食用菌专项研究,重点着手香菇、灵芝等食用菌的种植、培育、加工、生产、销售等,因其头脑灵活、善于管理,他的食用菌产业很快便有了好的效益。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宜城市联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有4万多平米的厂房25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300多亩,每年生产食用菌400万公斤,年收入达3千多万元,成为襄阳市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带动了杨林村及周边村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
汪凡充分利用流水镇周边20万亩棉花杆和棉籽壳这一丰富资源,在公司生产中实现生产资料就近利用,同时将生产废料作为西瓜的有机底肥,形成“秸秆养菌、以菌养田”的良性循环;通过配料→装袋→灭菌→接种→菌袋培养→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生产模式,解决菇农体力有限以及对高科技环节把控不准的困难,降低菇农的生产成本和种植风险,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共带动50多户群众种植食用菌20万袋,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他还时刻惦记周边贫困户及困难群众,每年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有需求的群众前来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吴少伟:男,出生于1968年9月,中共党员,宜城市孔湾镇钟岗村一组村民,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少伟1990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汽车轴承、风电轴承等研发设计工作。近年来,他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2项,先后获得6项国际专利,48项国家专利,填补了2项世界空白,13项国内空白,参与制订了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年初面对疫情肆虐,吴少伟勇敢担当、五次援手,捐资逾100万元。当得知家乡宜城急需资金买防控物资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宜城市慈善总会捐助了15万元,以解燃眉之急,并带领宜城市企业家协会组织企业和企业家纷纷捐款捐物,累计达到438万元现金,各种医护物资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流向抗疫一线,为宜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吴少伟认为,不仅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还要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作为襄阳市政协委员的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投身各项公益活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近年来为教育事业、灾区、民生工程等共计捐助200多万元,每年帮助销售农产品10余万元。
李家祖:男,出生于1949年8月,中共党员,宜城市王集中学退休教师。
李家祖同志退休之后,仍旧笔耕不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撰写本镇乡土文化作品,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增砖添瓦,退休十年来,为王集镇编写镇志一部,地名志一部,为王全国陈列馆编写襄南二区苏维埃资料一本,并为王集古今人物撰写传记两部,其中《翰林王万芳》已出版发行,重点撰写王集当代名人王全国的《汉水赤子》(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乡情熏童心》已交出版社,一审已经通过,已进入二审。今年疫情期间,他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居家抗疫记》先后发表在《沧浪》文学杂志、《湖北文学》季刊、《今古传奇》文学公众号平台。撰写的中篇小说《智囊王全成》、歌颂王集镇扶贫攻坚的短篇小说《让心回家》、乡土纪实散文《我的外公》在《沧浪》杂志上发表,今年秋季撰写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情系朝鲜》,已被《今古传奇》杂志文学公众号登载。
张全玉:男,出生于1989年10月,中共党员,宜城市南营办事处财神庙村村民,湖北品味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
张全玉2015年12月返乡创业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事业,2016年1月开始经营财神庙村“汉货宜城”服务点,主要销售桃子、梨子、紫薯等农副特产,累计营业额235万元,同时带动本村1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家庭月收入2500元以上。2016年9月,成立了“宜城市全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合资成立“湖北品味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其本人荣获南营街道办事处2016年度“致富能手”光荣称号。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其中50亩种植桃子,100亩种植紫薯,增收5万元。2018年继续发展红薯,流转种植200亩,增收10万元,成功入驻南营王家湾电商村。2019年又承包了100亩果园,以满足电商销售平台需求。2020年受疫情影响,价格低下,公司发起了助力湖北的“众筹计划”,将50万斤水果全部售空,随后又将150余亩地的红薯销售一空,增收8万元,让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
陈声锐:女,出生于1970年11月,宜城市龙头办事处太平四组村民,湖北省宜城市百泰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新时代农村女性,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安置了当地四个组几百村民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政府的后顾之忧。2009年她开始自主创业,带领乡邻养殖肉羊进行发财致富,后又自筹资金500万创建宜城市百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30户社员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殖业,共同走向富裕之路。近年来,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她又在当地流转土地900多亩,建立果蔬大棚400多个,为当地农民及下岗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并购买了团体意外保险,月收入至少1800元。她还多次为我市几所小学捐赠物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的上学。在疫情期间,陈声锐关闭两家正在经营的采摘园,身穿红马甲跟随村干部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为来宜城援助的辽宁医疗队送去新鲜的草莓,感谢他们为宜城人民做出的贡献。
杜森林:男,出生于1986年12月,中共党员,宜城市板桥店镇东湾村七组组长。
杜森林毕业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承包了60余亩土地,种植了桃树、水稻,玉米、香菇等,年收益20万元左右。自己生活条件好了,他就想着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和父老乡亲们做点什么。尽管他不是“大款”、不是“土豪”,但是他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近些年来,杜森林不断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刻苦钻研,他发现村里现在由于老龄化严重,群众们的很多生产种植技术一直停滞,作为农村青年党员,他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将在网上、学校学习的知识以及现代化的技术传授给乡亲们,他组织贫困户学习种植技术,与群众交流桃树、香菇等农作物的技术经验,让群众少走弯路,多收益。其中带动贫困户贾尚银、柴书红种植桃树年收益3万元以上,贫困户骆宗平种植香菇年收益3万元以上,群众钦立军种植李树收益4万元以上……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践行了一名党员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用耐心解决民众的问题,用爱心温暖民众的心里,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奉献中闪耀光芒。
张金芳:女,出生于1978年1月,中共党员,宜城市雷河镇民主村妇联主席。
民主村留守妇女多,张金芳充分发挥女同志半边天的优势,带动全村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从民主村试点工作启动,张金芳每天天不亮就上门做妇女群众工作,深更半夜才回家,家里的30余亩田也没有时间打理。在改造规划中需拆张金芳家五间砖混房屋,张金芳二话没说,回家立即苦口婆心地做婆婆的思想工作,还亲自开车带着婆婆和邻居参观其他乡镇美丽乡村打造的试点,让婆婆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干净、整齐、舒适的变化,最终让态度坚决的婆婆改变心意,率先动手拆了自己的房子。张金芳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牺牲自身利益率先拆除自家房子的实际行动,深深的影响着左邻右舍和其他村民。四队女队长王立珍丈夫的哥哥,家门前三间房屋也在这次拆除范围内,王立珍动员丈夫一起做哥哥的工作,因哥哥一家在外地打工,她就一天几个电话、多次视频让哥哥亲眼看见乡村打造后的新变化。并且在哥哥没有回来的情况下,当家作主把哥哥家门前的三间房子拆了。村民们也都自觉主动的表示:该拆的拆,该搬的搬,全力支持配合村的一切工作。
在张金芳的带领下,民主村的妇女同胞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觉配合并无偿地拆除村组建设需要拆除的围墙、厕所、堆放物;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杂草、碎石及村庄周边陈年垃圾,主动捐工捐物;自发平整房前屋后场地,利用乱砖弃瓦在自家门前修建小花坛、小果园,修建环形步道,在建好的花园里种花、种草、植树;自觉对放养的牛、猪、鸡等实行圈养……民主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生活质量提升了。近年来,全村共涌现最清洁户40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20户,优秀党员25个,劳动模范12个,好公婆、好媳妇16名。民主村的做法也在全市得到推广。
李正军:男,出生于1969年1月,中共党员,宜城市刘猴镇李当社区居民,宜城市富民建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宜城市富民建材有限公司是由原宜城第二水泥厂破产拍卖后组建而成的,李正军在水泥厂最困难的时候接手,成为刘猴镇李当社区民营企业“吃螃蟹的第一人”。企业发展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他利用自己多年从事水泥制造和销售所积累的经验,带领公司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先后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硬是将一座百废待兴的老厂改造成为一个注册资金600万元,年产60万吨水泥,产值过亿、利税近千万的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友好化的现代化企业。他本人也荣获2015年宜城市“最美宜城人·经济人物”。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刘猴父老乡亲的关心和支持,在生产以及管理用工方面为本地群众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他心系刘猴发展,2010年为修建董李公路捐献物资近3万元;2014年为解决董集社区居民吃水问题捐款5000元;为改善李当中学教学条件及环境多次捐款共计2余万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李当社区道路建设累计捐款10万元以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一点一滴的善举,既给地方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化作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周围的人,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行动中来。
何燕:女,出生于1972年2月,宜城市鄢城办事处南河村十一组村民,宜城市电商协会副会长,农业协会监事。
何燕2013年开始从事养殖行业,2018年创办宜城市绿源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电商营销,发展合作社农户蔬菜种植、养殖、市场和线上销售等,有土地5000多亩,合作的农户辐射宜城市2个乡镇12个村。2018年,蔬果销售形成规模,仅2018年7月,她就为村民销售258万斤西瓜;2019年夏天为农户销售的瓜菜达100万元。目前常年给合作社打工的有近20多个贫困户,一年能帮他们实现3万元的收入。
2020年8月,她组建新媒体团队,成立新媒体直播基地,特邀业内有名的新媒体专家全程指导,全面打造宜城农产品网红基地。2020年9月至11月,她们开通的线上平台仅销售红薯这一项,销售额就达到68.2余万元,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及困难群众20多户前来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2020年还没结束,她已经在策划2021年的事了:打算在朋友的代加工厂制作泡菜,计划建造自己的加工厂,做生禽的宰杀、冷冻产品等,线上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社,带动农村的年轻人一起做农产品电商,线下将利用惠农网、一亩田等平台对接更多的大客户,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胡香云:女,出生于1968年12月,中共党员,宜城市小河镇符埫村三组组长。
胡香云同志热爱公益、心系乡土,未担任符埫村三组组长前,就经常主动参与村组环境整治,参与入户宣传上级政策,讲解整治环境后的好处,带头拆迁自家房前屋后路边的障碍物,清理垃圾,在她的影响下,三组村民积极参加环境整治清除自家房前屋后杂物、垃圾,让三组环境焕然一新;在日常生活中,她团结号召留守妇女,开展多种活动,扶困助残,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仅2018年开展的各种帮扶活动就达20余次。村民因此对胡香元给予好评,并推举她担任符埫村三组组长。担任组干部后,她仍然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中,村民对“厕所革命”旱厕改造不理解甚至很抗拒,觉得旱厕改造对自己没有多大收益,拒绝改造,胡香元又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主动改造自家的厕所,率先示范打造模板树立榜样,让三组村民更直观的了解改造的好处,在她的带动下,三组率先完成厕所改造工作,改造率达100%。修建下水道时,胡香元又积极主动的到现场监督和协调,主动化解开挖沟渠时产生的纠纷,让下水道修建工程顺利完工。在日常生活中,帮扶困难群体,化解邻里纠纷是胡香元的工作常态。在胡香元多年努力下,三组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村前列,村民关系融洽和谐,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来源:云上宜城
(责任编辑:许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