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2020丨从数字化元年看中国经济的韧性活力
2020年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艰难且极具挑战的一年。目前来讲,坏消息是全球范围内疫情仍未结束,好消息是在中国它是可控的——基于这个大前提,中国经济展现了自己的韧性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中国有望成为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这一切,和数字化是分不开的,不少媒体认为,2020是数字化的元年,有一定道理。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数字化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依靠。春节后复工的第一天,全国2亿人在钉钉上“云复工”,一块块平静的屏幕背后,涌动着亿万人的希望之光。回想那天很多人在工作群里分享居家办公的照片,一种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在空中交汇。也是在这一年,移动办公终于从一种前卫时髦的高处开始接地气——尽管这是被迫的,相信吧,启动键一旦按下,“云办公”会势不可挡。
复工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线下商业怎么办?犹记得,疫情之初接二连三听到餐饮企业和零售小店的经营困难甚至接连倒闭的情况。不幸的是,有的企业真的就一蹶不振了,而有的企业通过外卖订单、网购等无接触的形式得以挺过最艰难的时刻,迎来了经济复苏。对于居民的菜篮子,一系列买菜APP给当时封闭的小区提供了送菜到小区门口的服务,顶着寒风在小区围栏等待送货员的心情是温暖的,那在一堆堆打包整齐的菜里找寻自己订单的快乐,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播带货这一新兴经济形态得以高速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复苏、逆势增长的重要一极,市长县长们为当地农民带货的直播尤其令人感动。
还要看到,线上线下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相融合的,主播带的货,都是线下产业带的工人生产出来的,当线下消费券通过支付宝、央视新闻等APP被领取使用,小店店主雨过天睛式的微笑是难忘的。在抗疫防疫时代,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停滞,而且通过转向线上线下迅速融合的方式,展现出了很好的韧性活力。
这一年,数字化不仅与中国经济深度化合,还为防疫抗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助力方案,发韧于杭州的健康码启用后迅速走向全国,为全国的疫情管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新工具。由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活动轨迹查询,让复杂的问询变成了一码秒查,极大的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新工具就是新思维,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似乎仍没有更好的疫情信息管理工具。
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和工作的新工具,让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可能。农民工兄弟李小刚在网上朗诵《再别康桥》之后,从工地走进央视直播间,与主持人海霞同台献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海燕,在其快手直播间帮助39岁的双胞胎姐妹寻得亲生父母,一档寻亲节目在电视屏和手机屏有机融合,为新时代的媒体创新闯出了一条新路。
有人说,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公司也都是媒体公司——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在数字生活时代,不要问什么在线上,要问什么还不在线上,因为他们很快也要上线了。不要怕AI抢走我们的工作,因为AI既然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总是要为人类工作的,新的工作机会将不断产生,何况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还扭转不了——人,仍然是不够的。更不要怕所谓的买菜APP会抢走菜贩的工作,它创造了更多新的工作机会,菜贩既不会这么容易丢工作,更不是生来就该干某一行的——也别忘了,在线下店还不能营业的时候,是谁在雪中送炭。要相信人的力量,中国经济之所以有韧性和活力,根本原因还在于每一个人有韧性和活力。
(特约思享者 陶舜 责任编辑 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