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家为何怀念傅高义?

  2020-12-22 10:11:32
分享到:

12月21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知名学者傅高义于当地时间12月20日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傅高义在美国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生前是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学术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是撰写了《邓小平时代》,用毕生精力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傅高义作出哪些重要论断?他的离世,对中美关系来说,又会是怎样的损失呢?

傅高义毕生关注

中国改革开放

日本《朝日新闻》等多家报道说,傅高义生前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医院接受外科手术,因手术后恢复治疗情况不理想,于当地时间12月20日去世。1930年7月,傅高义于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特拉华市一个犹太人家庭。成年后的傅高义就读于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任职,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生前几十次前往中国各地考察,在哈佛大学内被称为“中国先生”。1963年,傅高义前往香港生活了一年。第二年回到美国后,他购买了大量中文报纸,并在1969年写完了第一本和中国相关的著作——《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73年,傅高义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随后在1989年写作了《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这本书被视为第一本外国学者全面研究中国改革的专著。2000年,傅高义从哈佛大学退休,花了11年时间写成《邓小平时代》,成为他晚年的又一部代表作。

外交部:将铭记傅高义为

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贡献

12月21日,傅高义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后,迅速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各大媒体纷纷梳理傅高义生前和中国的渊源。在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也对傅高义的去世作出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 汪文斌: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其家人表示诚挚慰问。傅高义教授为促进中美沟通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贡献。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

悼念傅高义: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当地时间12月20日深夜,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用英文发布数条推特,就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傅高义的去世表示哀悼。崔天凯大使表示,得知傅高义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国研究学者,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生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中美人民友谊和中美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中国的智慧和见解不仅对学术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我相信他的思想和投入将始终影响我们。我对傅高义教授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傅高义:美国应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今年12月1日,傅高义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首次参加香山论坛。他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历史的低谷,这对两个国家都是不利的。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机会。美国不应该诋毁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建设性努力,比如中国在节能减排、在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在抗击疫情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稍早前的11月26日,傅高义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财经》论坛。他表示,中国市场很大,全世界的企业都希望能来中国。在商业合作领域,美中双方都应该有开放的政策,不管公司来自哪个国家,只要遵守当地规则,那么便应该获得对等的机会和待遇。

傅高义:中美“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

傅高义生前非常关心中国。2015年9月,新华社在一篇专访文章中写道,傅高义工作的案头上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中国书籍和各种中文资料。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傅高义在一场座谈会上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不仅促进了中美双边贸易,也使世界各方的合作都增多了。他认为,中美两国的关系已经太密切了,特朗普等政客鼓吹的“全面脱钩”是完全不可能的。如何避免冲突,才是我们今天需要考虑的事情。

傅高义去世前

给蔡英文五个字

今年10月份,台湾《远见》杂志对傅高义进行专访。当时,傅高义表示,两岸问题不会留到下一代解决。他提醒蔡英文当局“要非常小心”,不要只听信美国单方面的声音,得同时聆听大陆释放的所有讯息,仔细解读其中意涵,带领台湾走往正确的方向。

傅高义同时研究中日:

旁观者看得更清

傅高义的学术生涯,专注于研究中国和日本,他精通中文和日语,是美国学术界唯一一个“中国通”和“日本通”。傅高义曾经表示,日本人写书,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人写书,日本人不相信。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得更清。从2011年开始,傅高义花了8年时间,写成《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他以中日两国朋友的身份,向人们介绍中日两国1500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秉笔直书,不偏不倚。

傅高义:中日做“好邻居”

关键在于处理好历史情绪

2019年,89岁的傅高义再次谈及中日关系。他表示,中日关系的诸多情绪归根结底来自对历史的看法,除非处理好由历史问题造成的情绪反复,否则两国很难建立在一个更坚实、稳定的基础上。关于当下关于中日关系的讨论,傅高义认为,两国都集中在不幸的那一面,对于积极的一面关注较少,比如两国间大规模文化借鉴的时期。如果国家政策允许,这些共同之处可以成为两国未来继续合作的基础。

(来源:长江新闻号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