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辉煌“十三五”】聚力稳定就业 筑牢民生之本

云上大冶  2020-12-18 15:29:53
分享到: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源;社会保障是安国之策、和谐之基。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就业与社保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润着市民心田,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坚实。

精准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

12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现场一片热闹景象。“做面点材料配比很重要,一斤面粉需要150毫升的热水兑同等量的冷水,再加点盐将他们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保安镇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应邀为学员讲解中式面点“鸡蛋灌饼”的做法,学员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拿起手机拍摄记录上课内容。

“在朋友圈看到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过来培训,我也想学习一技之长。”46岁的学员明翠霞说。

家住城镇的明翠霞,因为家庭原因在家休息了几年,年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现在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圈看到,市就业培训中心为大龄就业困难人群提供技能学习的机会,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了,刚好自己也很喜欢做面点,可以为以后自主创业打基础。“培训后,为年后开一间面点铺增添了一份信心。”明翠霞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积极联合相关职业机构,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925人,新增扶持创业854人,创业带动就业2562人,为进一步帮助市民再就业、再创业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加强保障解除民生之忧

我市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同时,不断推进乡镇就业困难群众的保障工作,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为着眼点,加大帮扶力度,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2008年来到这家福利企业工作,我和爱人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还包吃包住,生活过得很滋润。”孙中生幸福地说。

今年54岁的孙中生是鑫诚特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有3级肢体残疾,在没有进企业之前靠做零活维持基本生计。2008年,他应聘来到鑫诚特钢上班,单位不仅给他安排了合适的岗位,还帮他在公司找到了真爱。除了每月按时发工资外,公司还为他缴纳了社保。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在我市部门单位组织的招聘会上,一共招了20多名当地劳动力。下一步,公司将根据发展情况和订单量,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多措并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红鑫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罗家桥街道红峰村,主要经营机械零部件精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有效解决公司用工问题,该企业与市就业局积极对接,招聘企业所需人才,大学毕业生陆涛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到红鑫模具来上班了,每个月工资有七八千元。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在家门口就找到心仪的工作,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和老人。”陆涛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促进我市经济稳定发展,我市多部门联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努力帮助务工人员实现再就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创新招聘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冶就业”微信公众号、大冶公共招聘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6场,在城区和全市各乡镇举办线下招聘会27场;共组织830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岗位74446个,吸引73089位市民前来参加招聘会。发放政策宣传资料9万多份,开展各种咨询活动27次,为近四万市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新增就业62049人,实现再就业16616人,扶持创业5805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近18亿元。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就业优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稳定就业、促进就业、支持创业,为“三个大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记者:郑甜甜

来源:云上大冶

(责任编辑:许鹏)

责任编辑 许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