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有"家"了!
“以前每天都在起点站与社会车辆抢车位,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夜间停车安全了......”12月8日23:30分,公交535路末班车完成一天营运任务后,没有像以往一样“睡马路”,而是缓缓开进了罗家嘴公交停车场的二楼停车场,完成停车交接手续后,司机安心地下班回家。
一年前,受停车条件、场站租赁等因素限制,二公司9、290、299、503、526、535、47、705等线路还有百余台车只能“夜宿”马路边,晚高峰过后,随着线路车辆陆续下班,当班管理人员便开始了与社会车辆抢占马路车位的“大战”,“公交车体积较大,最短的6米,最长的达11米,要想让线路20多台车全部靠边停好,难度真不小。”谈及抢车位往事,705路线长张啸记忆犹新。二公司512、705路起点站新湾三路是一条双向四股道市政道路,附近红光小区的停车位极少且沿线还有不少商户,夜幕降临后,居民只好车停路边。“为方便运营回站车辆停车,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场站岗、放锥形桶、停共享单车......”虽然,每晚公交人都现场指挥劝导,但还是经常发生私家车挤占公交现象,影响市容市貌的同时,也对城市交通和周边居民出行带来困扰。与此同时,因机场河公交停保场的整体搬迁,原停淮海路、机场河、汉口火车站的290、299、9、526、503、703路等线路车辆,也是因为没有公交场站而只好“夜宿”马路边,这给公交安全停车,统一管理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今年年初,在公交集团及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罗家嘴、青年路范湖、马湖村等一批公交枢纽站先后完成“扩容”,正式投入使用,二公司“睡马路”的百余台公交车终于有了温馨的“家”。1月15日,290、299、9、526、703路的40余台车全部停进了青年路范湖公交停车场,虽然停车场的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但一想到从此不再每天为夜间安全停车而操心,公交员工们都非常开心。经过协调规划,5月份,原本停在新湾一路、新湾三路的512、376、535、47、705几条线路的50余台车也陆续“安置”到了罗家嘴、罗家嘴公交枢纽站二楼停车场、姑嫂树公交停车场等公交枢纽站,改写了杨汊湖片区公交多年“睡马路”的历史,以往“担心车辆被刮、担心司机被撞、担心洗车被投诉”的困扰被成功化解。9月28日,在洪山区洪山街、公交集团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洪山区马湖村公交枢纽站正式交付使用,公交503路也结束了长期"挤睡"文馨街1.3公里市政道路上的历史,搬进了集停车、保养、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站。"不用再在马路上停车影响交通,不用再在马路上洗公交车污染环境,更不用再租房子办公了。"在“新家”成功运营两个多月后,武汉公交二公司一分公司经理余国治感慨不已。
“再过两个多月,这里将会成为一座崭新的公交枢纽站。”在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交场站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12月10日,记者在刘店立交巨龙大道延长线的桥下看到,三排桥墩的地基被1米高的院墙圈起,硬化的路面形成了一个占地面积近10亩、规划公交停车位50余个的大型停车场。按照相关规划,再过两个多月,这里完成院墙栅栏,活动板房、水电设施建设后,黄陂盘龙城区域运营的P123、P30、P33等公交线路的车辆将全部迁移至此,届时,随着公交场站的扩容升级,公交回"家"就不再难。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澄静 通讯员 万建国 鲍杰 责任编辑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