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长江禁渔纪实|为了留住江豚的“微笑”

  2020-12-11 11:07:26
分享到:

石首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是我国江豚迁地保护江豚数量最多的保护区,这里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长江的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眼看着鱼种变少,江豚濒危,过去的捕鱼翁摇身变成护渔员,自觉保护江豚。

位于石首的长江天鹅洲故道“九曲回肠”,水丰草茂、飞鸟繁多,是我国江豚迁地保护江豚数量最多的保护区,这里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在过去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的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眼看着鱼种变少,江豚濒危,过去的捕鱼翁摇身变成护渔员,自觉保护江豚。今年7月,其中10位渔民自发成立了一个江豚救护队。近日,记者走进石首,采访了救护队队长杨家炎。系列报道《湖北长江禁渔纪实》请听《为了留住江豚的“微笑”》。

曾经和江豚作伴的捕鱼翁

11月底,一场连阴雨席卷了荆楚大地,30号这天,雨终于停了,天鹅洲的长江岸边,又多了一些雨后顺流而下的漂浮物。60岁的老人杨家炎和儿子杨和国叫上村里的几位渔民一起来到江边,清理这些垃圾。杨和国说:

“捡瓶子和泡沫、塑料等等,把它清理掉,江豚如果撞在塑料袋上面,它就不能呼吸。”

江豚救助队队长杨家炎和儿子杨和国在江边清理垃圾

长江天鹅洲是国家建立的第一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老杨和儿子就住在保护区的柴码头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2018年保护区禁渔之后,父子两加入了石首市江豚保护协会,今年7月4号,他们和村里另外8名渔民一起又自发成立了一个江豚救护队,从捕鱼人摇身变成护豚员,老杨还是队长。

老人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身板仍然硬朗。从捕鱼到护豚,回忆起经历的种种变化,老人历历在目。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杨家炎从7岁起就跟随父亲下河捕鱼,从宜昌到江西,从汉江到洞庭湖,“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老杨说,那时候每天都有江豚作伴,一群群的江豚跟着渔船跳跃,非常可爱,就像一个个微笑的孩子,还时常能看到中华鲟和白暨豚,渔船每天都能打捞上千斤鱼,长大后他也成为渔场最能干的捕鱼翁。

老杨:“那时候就是那样,一群一起来就是十几二十头。”

记者:“天天能见到一群群的江豚?”

老杨:“是的。小时候十几二十岁的时候。”

记者:“您是天天出去打渔?”

老杨:“没哪天不去,我们那时候还吃到河豚勒,那个时候好多啊。鮰鱼、青鱼、白鳝都有。花鲢鱼也多。最多的时候都打两千斤。”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

捕鱼翁如今变成护豚员

老杨说,像他这样的捕鱼人在长江边很多,过去的新堤渔场就有500多人以捕鱼为生。后来,鱼越来越少了,捕鱼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老杨至今还保留着一张双臂捧着一只白暨豚的黑白照片,眼看着白暨豚消失在视野,江豚濒危,他感到痛心:

“我说这个白暨豚怎么就没有了?哎呀(叹气)!我们60岁的人啦,保护不搞,哪个来搞呢?”

2008年冰灾,天鹅洲长江故道被冰层封住,江豚无法呼吸,用头不停撞击冰面。老杨二话没说,踩着没过膝盖的深雪,带领捕鱼队的队员们来到江边,开船破冰,船泵被冰冻,年近50的他把衣服一脱就扎进水里把冰凿开,为江豚凿开了呼吸的生命通道。忆起当年老杨轻描淡写,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张斌说,这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江豚救助队协助科研人员捕捞江豚

去年石首市江豚保护协会成立,老杨带上儿子一起报了名,成了守护长江、保护江豚的志愿者。父子二人比任何人都积极,每次保护江豚行动都走在前面。会长付旭强至今还记得他来申请的场景:

“他主动跟我汇报三次,他说会长,长江现在还有电打鱼、毒鱼。对江豚不利。我们要组织大家来阻止违规违法行为、保护江豚。”

在付旭强的帮助下,今年,杨家炎拉上过去一起捕鱼的8个老伙伴成立了江豚救护队,江边巡查,清理垃圾,宣传禁渔,协助科研人员捕捞和守护江豚,从公安杨厂江段到江西湖口,洞庭湖、鄱阳湖都留有他们的身影。保护之路不仅艰辛甚至还要贴钱,老杨义无反顾:“我走上这条路也不知道是怎么走上来的。好多人打电话来问。我说我选择这条路。就选择了。倾家荡产我也要走下去。”

杨家炎组织渔民自发成立江豚救助队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保护江豚,留住长江里最美的微笑也成为儿子杨和国的夙愿。世界首头网箱繁育的江豚贝贝今年三岁,出生时他正在那里日夜守护,据他回忆:“我那天值晚班,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凌晨的1点到2点左右,我在监控上看,小江豚出来了一点点,那个母豚就跳得很欢,当时那一瞬间,蹦,小江豚板出来了,就围着网箱窜,当时看着黑溜溜的很可爱,很漂亮。”


小江豚出生

捕鱼翁的新生活

2018年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实施禁渔,杨家父子上交了渔船,作为新一代勇于创新的80后,儿子杨和国带领护豚队的队员们成立合作社承包了300亩田进行稻田养虾,解决了禁渔后的生存问题。救护队队员席大兵相信,在这个年轻人的带动下,未来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长江不能打渔了,我们也是今年才做。有三四十亩,每年存有几万块钱就行了。比打鱼要强一点点。未来的希望前景是很好的。“

江豚救助队队员们参加石首市江豚保护协会的活动

(湖北之声记者 何瑛 实习编辑 张煜 )

责任编辑 张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