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今天(12月9日),《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
《建议》强调,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加快恢复。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议》强调,谋划和推动湖北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湖北的“施工图”。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抓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建议》指出, “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省上下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省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湖北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优势,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建议》强调,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形成 与 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功能。
二、“十四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建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明确, “十四五”时期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
《建议》指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我省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是改革开放赢得新优势。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六是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三、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议》强调,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突出“一主引领”。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两翼驱动”。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
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
深化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走廊,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推进省际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丹江口库区与北京对口协作,进一步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建议》指出,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钱变纸”、“纸变钱”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
五、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议》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协同,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数字湖北。
六、打造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
《建议》指出,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建设强大市场枢纽。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七、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制新优势
《建议》强调,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八、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议》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九、统筹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议》强调,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
《建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荆楚文化品牌,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湖北
《建议》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十二、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建议》指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加强社会治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建议》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影响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确保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四、汇聚强大合力,奋力实现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建议》指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建设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省份,最大限度聚合各方面力量,为实现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规划制定落实。
《建议》最后强调,实施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 吴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