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咸丰县持续巩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高质量县域绿色经济体,逐步走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
立足农业全域绿色化,积极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及“一村一品”示范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广“茶-沼-畜”“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去夏增春、茎秆还田”“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等6种技术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分别在该县高乐山镇、唐崖镇、清坪镇和小村乡4个乡镇的27个村实施,已创建示范基地3.46万亩。广泛开展土壤酸化专项治理,通过主推石灰调酸补钙、施用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直接还田、沼液及畜禽粪污等有机肥资源循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等综合地力培肥及土壤改良技术,完成耕地土壤酸化治理5.41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6.8万亩。咸丰县地处北纬30度,大部分地区属二高山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县城,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藤茶、林果、中药材、恩施黑猪等产业,打造“三茶果药猪”+中蜂主导产业基地110万亩,持续打响“唐崖”农产品公共品牌,广泛推介“富硒”产品,同时还有大路坝区谭家坪“响壳李”,望城坡的“长十郎”梨,龙潭司蜜桔,小村“红衣米”花生,小村“鸡腿白术”,以及地道的“二仙岩”土蜂蜜等“名号”响亮的公共品牌。曲江镇春沟村、坪坝营镇墨池寺村、咸丰县小村乡等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立足区域自然优势和生态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切实保护好唐崖土司城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等重要遗址,真正维护好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仙岩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功能,积极打造唐崖河风景名胜区、唐崖河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加大景区景点包装推介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事业,提高咸丰生态旅游的美誉度。按照“全域旅游、5A咸丰”创建思路和“世遗唐崖·森林咸丰”形象定位,打造核心景区、精品线路、特色民宿、康养基地,促进坪坝营、黄金洞等重要景区提标升级(目前坪坝营森林公园增建了玻璃廊道,启用了新的游客接待中心,黄金洞景区升级了漂流项目),大力推介生态游、游生态,产生“生态+”叠加效应,成功创建1个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4A级景区和50多个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努力打造旅游强县。
立足挖掘生态农业的附加价值,努力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乡村旅游。黄金洞乡麻柳溪村、大沙坝村、小村乡羊蹄村等茶旅融合、忠堡镇马官屯村等农旅融合示范试点建设成为亮点,乡村旅游效果逐步彰显。黄金洞乡麻柳溪村、大沙坝村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每年迎来县内外大批游客,拉动了吃、住、行、娱等配套产业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小村乡羊蹄村沿蓝河修建了茶叶观光带及乡间游步道2.5公里、吊桥3座,远在北京的三位茶商在小村乡大村村投资建设了源芗山居茶城,位于贺龙元帅曾经战斗过的轿顶山之下,青山相伴、流水潺潺,通过实施民居改造,把茶园变公园,把老居变民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形成一幅“吃在村中,住在山中、人在画中”的山水画卷,正成为游客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养生的胜地。忠堡镇马官屯村现代农业观光园高标准建设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作为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及果蔬培育基地,运用立体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栽培果蔬,形成现代农业展示馆。
乡村振兴伊始,咸丰县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三拆三清三建”专项行动,清污水清垃圾清杂物,改厕改厨改民居,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全业、全景、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前行。
来源:云上咸丰 记者 向慧 通讯员 杨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