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 新格局 新机遇·调研行 走看“1+8”城市圈:“圈友”们的“追光”之路
“一主引领”,武汉率先作为。既给出了做大做强的“1+5+8”发展谋划,也有了“光芯屏端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辐射的具体实践,比如昨天我们提到的与黄石共建“离岸科创中心”。目前,在1+8城市圈内,这样的要素优化与产业协同,到底在如何探索?我们继续来走看“1+8”城市圈。
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最重要的是加快“1+8”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分工协调。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袁德芳:“‘光芯屏端网’带动同城化发展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武汉的头部企业成长壮大以后,与它相之配套的这类产业,必然要在武汉周边寻找交通方便、成本低的地方去落户,也是同城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主动承接“光芯屏端网”,在潜江江汉盐化工工业园区,总投资15.2亿元的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项目明年就能全面投产。
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我们和武汉的包括光电、芯片、显示、终端的龙头企业,比如说长江存储、京东方、华为海思,已经建立了业务联系,在潜江就近服务,可以当日通知、当日到达、当日使用。”
武汉向城市圈辐射的是其创新力,城市圈吸引武汉企业的,是其便捷的交通网和优质的资源配套力。
长飞信越(湖北)光棒有限公司总经理只井贤次:“得益于循环经济,我们的原材料有了便宜稳定的价格保障,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废水废液,也有就近的厂家,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来处理。”
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这些产业在这里扎堆以后,形成了一个非常环保循环的化工产业,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实现产业的功能互补、产业协同。”
主动融入武汉,鄂州把目光瞄准了光芯屏端网的“大脑”。
鄂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德辉:“遍访武汉地区的大专院校,认为符合我们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我们就把他们接到一起,让科学家放心大胆地把他的科技成果拿到鄂州来转化。近年来我们与武汉大专院校科技合作的项目就有100多项。”
因为土地要素优势,鄂州厂房的购置价格相当于光谷的2/3。武汉华工科技把大型激光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放在了鄂州。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尚大原:“纵观整个鄂州生产线,基本上都是这样庞然大物般的智能制造设备。这也与武汉生产线的这种精密设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其实华工激光除了把这样的生产线延伸到了鄂州,同样是把大脑放在了这里。鄂州的法利莱公司有200多名的科研人员,占比是超过了30%。”
目前,华工科技已经形成了在武汉研发精密装备、在鄂州研发大型智造设备的差异定位和有序协作。光谷科创大走廊如此一路向东,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任拥军:“我们现在在武汉和鄂州周边带动了300多家外协的供应厂家为我们做相关的配套。”
鄂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德辉:“我们和武汉错位发展,互相都有上下游,使我们产业链更加拉长,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的企业数量。”
锚定目标,还得找准自身要素优势,在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协作的链条中,谋定位置,久久为功。
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抓住沿江高铁和武天高速这两大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承接好远海产业的转移和武汉市芯屏端网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和配套。”
黄石市委常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吴之凌:“积极地与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协同和资源的这样一种整合,众星拱月一般地优化整个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袁德芳:“万亿产业集群光靠一家两家,一个地方两个地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力,才能够与世界去竞争。”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如峰 尚大原 杨慧华 实习编辑 张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