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 新格局 新机遇·调研行 | 走看“1+8”城市圈:武汉如何当好“圈主”?

  2020-12-05 18:47:04
分享到:

继续关注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话题。在昨天的调研行报道中,我们详细解读了黄石主动对接武汉光谷产业资源,从无到有配套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作为龙头的武汉,如何携手城市圈“圈友”们当好“圈主”的?

记者谢珍:“打造‘1+8城市圈’的升级版,首先要看这个1 ——武汉,如何一主引领,承担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怎样当好圈主,带着大家一起来‘合唱共舞’。这个周末,武汉市委会议室里,来自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专家 ,将为‘圈主’武汉‘十四五’期间更高质量发展,出招谋划。”

专家们认为,武汉之于城市圈和全省的关键要义,在于其正在打造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引领和辐射,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溢出效应。要溢出,首先要自身动力强。所以,之于湖北,武汉要在创新体系上继续加强建设和突破。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下一步的产业发力,一个是0到1,原始创新。一个是1到10,关键技术核心攻关。一个是10到N,科技成果转化。武汉是全国,我个人认为,条件最好的。”

“十四五”期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这其中,武汉92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95个科研院所,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平:“创新是光谷的使命职责,也是光谷的‘传家宝’  ,要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比如说像科研人员的发明成果的分享机制,推行科技项目的‘揭榜挂帅’制度。”

光谷首创民营企业参与共建工研院的模式,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协同。比如近期发布的中国首台9.4T超高场动物磁共振,就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精密测量院的技术,搭配上上海联影的资本和产业链条。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周欣:“政产学研用,政府搭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创新链技术带动企业的产业链发展,来撬动整个资金链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空间无限,但规划空间有限。这里强大的创新动能,会沿着产业链,向毗邻城市辐射,从而实现带动、联动。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秦尊文:“光谷科创大走廊,这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我们把现在一些战略新兴技术产业都布局在大走廊,武汉通过自己的科技力量来带动黄石、鄂州、黄冈、咸宁这一片区域发展。”

比如,光电工研院孵化出的武汉尚赛光电公司,它的一个生产基地,就设立在鄂州葛店。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平:“重点围绕‘光芯屏端网’和生命健康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更多的科创的项目能够外溢,能够发挥引爆点的作用。”

目前,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圈主”,武汉正在谋划“1+5+8”发展体系。其中的“5”就是要在“经济、科创、金融、物流、国际交往”五个方面建成“中心”。未来,武汉将在这些方面对武汉城市圈乃至全省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如峰 谢珍 秦振华 责任编辑 何潜彬 )

责任编辑 何潜彬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