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咸宁:推进“双安双创”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20-12-02 22:19:49
分享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和“食品安全”战略的安排,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建设“两个战略”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指示,着力打造党政同责、全链条监管、智能科技、社会共治四条互相支撑的食品安全防护网络。2019年,咸宁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较上年跃升8.7个百分点,“一书四员”监管模式、“互联网+智慧监管”、“三小”治理等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织牢“党政网” 夯实“双创”基础

咸宁把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心工程,摆到重要位置。建立健全考评、问责、奖励三个办法,实现确责、履责、考责、问责的责任闭环。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率先在全省推出“一书四员”监管模式,着力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责任链条,有效延伸了监管“最后一公里”触角。“一书”指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四员”指乡镇设置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委会主任为信息员、组长为网格员、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及老党员为监督员。

同时,咸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政同责有关文件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和各级中心组学习,全市5000多个党支部、13.8万党员参与学习,确保各级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全面知晓、自觉履责。

健全“监管网” 守住“双安”底线

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咸宁市已织起一张覆盖食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网络,严保食品安全。

在种养环节,咸宁市坚持走质量品牌之路,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不断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强化土壤、大气、水污染管控和修复。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可追溯等制度建设,加强种植养殖生产环境、投入品、储运、屠宰、生鲜乳管理。全市先后创建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9个,省级示范乡镇、龙头企业6个,示范面积210万亩。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50个。(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在餐饮消费环节,咸宁市大力强化餐桌风险管控,完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放心肉菜”、“文明放心早餐店”等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文明放心早餐店”30家、“文明示范街区”10条。

开展餐饮服务示范景区创建,2019年度认定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景区5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餐饮行业质量安全整体提升。

在流通环节,咸宁市进一步规范、整治农贸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场所的食品经营秩序。

咸宁市政府出台《咸宁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安全管理办法》,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奖励城区小餐饮、小作坊提档升级改造,每家最高奖励30万元,完成“三小”食品企业升级改造182家,市城区小作坊持证率达90%以上。

制定城区农贸市场三年行动计划,对城区16个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每个农贸市场以奖代补200—300万元。加快推进县(市、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预计2年内可完成。

安全重于泰山。必须以最严厉的处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咸宁建立了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协作联动,零容忍、快出手、下重拳,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双安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咸宁共查办涉及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888件,罚没款2588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6起,22人受到刑事追究。

创新“智慧网” 提升监管效率    

科技支撑,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托。

按照“有责、有岗、有人、有装备”的要求,加大财政保障投入,整合食品、农业等各方检测资源,成立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2019年,市县两级共安排工作经费1.48亿元;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检1.15万批次,超过4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达97.1%;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9.9%。

咸宁万达广场是咸宁市首个食品安全示范商圈,已实现商圈内53家餐饮商户后厨智慧监管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食品安全职业化协管服务,市城区录入食品安全信息化协管系统的食品经营户1200多家。

“我现在到超市买番茄都挑选有二维码的,通过它可以追溯番茄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吃起来放心、舒心。” 市民王女士说

不仅仅是万达广场。咸宁在全市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中融入诸多“智慧”元素,开展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试点,统筹推进“四个一”建设(一个机制、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个终端)。一个机制:构建隐患排查—先期整改—等级公示—问题抄报—指导闭环—结果反馈的常态化协管机制;一个平台:构建市场监管智慧化管理平台;一个中心:建设高度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一个终端: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

组建专业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时监管的食品监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率先在全省研发市级大数据风险预警综合监管平台和网络餐饮及食品大数据监管系统。今年以来共排查网络订餐2.4万家次,网络订餐综合违规率从最初的11.88%下降到现在的2.47%,提升了风险预警能力。

在生产企业,选取奶粉、食用油、等六类重点企业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原辅料验收入库、成品验收出库、生产过程控制、不合格产品管理等全程可追溯。在农贸市场,各摊位配备智能溯源秤,对每件商品精准追踪溯源,实现“一户一屏一秤一票”(每家商户摊位上方一个屏幕显示经营户基本证照信息及产品价格,一台智能溯源秤赋予每件商品唯一的“身份ID”,一张消费小票可以查询商品生产、质检等溯源信息)。

在餐饮环节,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建设,全市共创建“明厨亮灶”单位3453家,其中学校食堂覆盖率100%,实现“后厨操作可视化、加工过程标准化、食安管理规范化、社会监督常态化”。

在餐饮示范街区,推行“一户一码一检一评”(每家商户赋予一个二维码,公众通过二维码可直接观看后厨操作,系统对后厨工作人员测体温、查验健康证、外来人员等情况进行报警,违规操作经电子取证移送执法人员,消费者在系统内可以对商家的服务进行点评),推动公众参与。

在执法系统内,建设全过程电子执法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执法必录、循案可查、电子记录、直达现场的全流程追溯,形成“技防”代替“人防”的大数据智慧监管新模式。

织密“共治网” 在共建中共享

坚持共治共享,打造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组织“双安双创”成员单位开展“六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工地、进农村),大规模、系列化,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

全媒体、多视角、广覆盖、全域推进“双安”宣传。通过公益广告、移动电视、户外媒体等等,广泛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的食品安全宣传;利用12315热线、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平台收集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食品行业诚信意识,将讲诚信、保质量贯穿到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

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支援服务,用全社会的力量,奏响凝心聚力大合唱。

一系列行动,润物无声,让群众和企业逐步感知、认可和参与到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中来,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将坚持‘深实严细久’的标准,以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成效,努力建设覆盖领域最广、安全程度最高、监管效果最好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把咸宁打造为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生态公园城市的湖北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奋力谱写咸宁新篇章!”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用新表示。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章珩 阴志维 通讯员 咸监宣 责任编辑 肖静涵)

责任编辑 肖静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