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评论·本周 数字化背后的治理温度

  2020-11-29 19:39:58
分享到:

本周,两位老人的遭遇让我们很关注: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另一位老人冒雨去交医保,却被告知只能手机支付。这两件事本身得到了及时处理和补救,但明明是为了“方便”的数字化措施,却给部分老年人群带来了“不方便”,这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有这样一组数字:

到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54亿。

到2020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网民为9682万。

二者相减,让人吃惊:10个老人里,有6个没接触过网络,而接触过网络的老人中,能真正“玩得转”网络的恐怕就更少了。

基于这样的现实,如何在数字化社会中,做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我理解,还是得琢磨好“精细”两个字。

这种精细,其实我们已经看到——

本周,国家提出50条措施,让数字技术对老年人更友好。比如,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引导网约车平台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鼓励企业开发APP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等。

湖北也有行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表示,会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把为老年、残障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对高龄、行动不便等人群的社保卡激活等业务,主动上门服务。

您看,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怎么做?

一方面,咱们的“工程师”要加油,在虚拟的“后台”,把“算法”变成“办法”,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把复杂留给自己,简单的操作让你带走,真正用技术抹平技术的“鸿沟”;

另一方面,咱们的服务“窗口”记得给走得慢一点的人“留个门”,在现实的“后台”,为需要“搭把手”的人换位思考,少一点“我认为吧”,多一些“您觉得呢”。

数字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加速器,我们的奔跑不可能放慢脚步,但却需要随时调整呼吸,打破数字壁垒、链接数字孤岛、抹平数字鸿沟,让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治理更有温度。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国家不落下每一个人的态度。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尹华正 责任编辑 何潜彬)

责任编辑 何潜彬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