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五里镇汉上村:紫薯亩产5000斤 村民增收乐呵呵

云上通城  2020-11-23 09:12:48
分享到:

近年来,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巩固脱贫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行“扶贫微工厂+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土壤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紫薯产业,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不断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在五里镇汉上村的紫薯种植基地,贫困户戴银生正在熟练地割藤、挖薯、去泥、装袋、搬运,看着光滑、个大的紫薯,额头上的汗珠瞬间被笑容所掩盖。别看她今年65岁了,但手脚利索,反应灵活,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壮汉差。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贫困户 戴银生:我们女同志在这里一天可以挣80块钱,男同志一天可以150块钱,中午还管一顿饭。

除了戴银生,村里还有不少村民也在基地里忙碌着,他们头顶遮阳帽,头持铁锄头,三小时功夫不到,一袋袋百来斤的紫薯就装满了整个三轮车车厢。这些个头硕大、颜色诱人的“宝贝”将直接运送到村里的扶贫微工厂进行深加工,被制作成味道鲜美的紫薯粉条。

这位正忙着收购紫薯,被大伙称为“紫薯王”的人叫李海兵,曾在长沙医药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生意一直做得有声色。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但故乡总是令人神往,回乡创业成了他追逐的梦想。回到汉上村,他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土地被搁置,如何在荒地上刨“黄金”成了他一段时期内调研的课题。通过对土壤的检测和对产业的研究发现,村里的土地适合种植紫薯,于是他远赴河南引进了五个品种,试种后筛选出两个最佳品种。刚开始,李海兵只是带领大伙种植紫薯,每年产量虽高达300吨,但利润并不起眼,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深加工的想法便应运而生。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扶贫微工厂负责人 李海兵:在跟别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我发现紫薯加工成粉条市场上没有大型的供货商。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把紫薯磨成粉制成粉条,在市场上销售反映非常好,然后我跟其他公司解除了合同,开始自己加工。

找到了商机,搂起袖子干。李海兵将紫薯定位为“绿色致富”产业,从田间育苗、种植施肥、洗涤筛选、生产加工........每个环节,他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以高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不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扶贫微工厂负责人 李海兵:紫薯本身含硒和番茄素,我们一直采用通城延续下来的传统制粉工艺,所以口感非常好,营养价值很高。

随着紫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李海兵除了建基地、 建产线带动全村12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外,还积极鼓励村民大力盘活土地资源种植紫薯,并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全部收购。今年67岁的村民戴和衣种植了两亩紫薯,成熟后直接卖到了扶贫加工厂,现场拿到钱后,他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村民 戴和衣:这种紫薯好摘种,一亩田的产量可达到5000斤左右,村里的扶贫微工厂包收购,8角钱一斤,一亩田的收入可达4000元。

小产业,大希望。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紧盯产业发展振兴,引进能人回乡,兴建扶贫微工厂, 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不断集聚发展活力,为巩固脱贫成效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积蓄赋能。

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党支部书记 朱新亚:目前,我村有两个产业,一个线材加工厂一个扶贫微厂,带动全村100多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来源:云上通城 记者 黎赛明  通讯员 谢旦 编审:习水文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