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探秘东湖“水下森林”背后的生态智慧

  2020-11-22 18:45:30
分享到:

长江从湖北穿省而过,也因此衍生出众多湖泊。武汉东湖,作为中国第二大城中湖,曾经也饱受污染之苦,从单纯的截污治污,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东湖正探索一条生态治水、智慧治水之路,东湖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正绘就一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初冬的东湖天气晴好,景色宜人,上个周末,两天时间这里迎来了全国各地70万游客。不少游客惊喜地发现,湖底清晰可见水草丰茂摇曳,鱼儿悠然穿行,宛如一片“水下森林”。

游客聂先生:“这水太清了,和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东湖是一样的,还有鱼在里面嬉戏。”

就在上周,武汉东湖高分通过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建设国家验收,其水质达到40年来最好。惊现的“水下森林”,正是东湖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修复专家康玉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句话是‘对对对!我小时候的水’来参加这些评审的这些专家什么水都见过,一个城市内湖,水这么清,生态这么好,人水这么和谐。这是最高的评价。”

从2018年3月开始,康玉辉就参与到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中。以前的东湖水草丰盈,素有“草湖”之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质受到污染,湖内植被骤减。2018年12月,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决定先行先试,在东湖8个子湖进行水生植物种植试验,形成一个能够自我维系的水下生态系统。

康玉辉:“我们要把那些水草请回来,选一些东湖过去它有的土著品种,大概有八种,现在主要保留的是苦草为优势种,单位面积,密度比较高,就像我们陆地上的树,通过树给多种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多种生物来了以后 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借鉴子湖经验,东湖在主湖又建了四个试验区域,经过不间断的养护,“水下森林”长势良好,经受住了今年梅雨期水位暴涨、水体变浊的检验,水体系统趋于稳定。

康玉辉:“今年汛期水位降了以后,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就说你打造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恢复力比较强。”

修复,靠科技,也要靠机制。在东湖,500个曾经的排口,都竖起了一个公示牌,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实时上报排口情况,人人都是东湖的“眼睛”。未来,东湖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还将加速扩建,今年年底,水下森林将从现有的10万平米扩大到130万平米,明年将达到330万平米,东湖将重现结构完整、物种多样、自我稳定的清水型生态系统。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费晓丹  陈芳芳 责任编辑 何潜彬)

责任编辑 何潜彬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