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黄石市大王镇:香椿林建起博士工作站

  2020-11-21 18:42:06
分享到:

扶贫产业能不能稳定增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带着这个问题,三个月前,黄石市大王镇摸排了125个扶贫产业,结果显示,40个周期长的项目,年收入为零,还有20个项目不再经营。如何找到突破口?起步稳、见效快的香椿基地,成为大王镇的选择,而另一场酝酿已久的变革也正在展开。

香椿是蔬菜,也是木材,大王镇贵湾村种了1600亩,带动了7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镇里决定,加速发展香椿产业。

黄石市大王镇党委副书记肖慧娟:“我需要有一个产业能真正地带动,而不是应付,想把它做大做强。”

做强做大,村里做了一件大事:在香椿基地,挂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博士工作站。这还要从两年前说起。当时,基地花高价从北方高寒地区买来一批种苗,长势一直不好。种植大户李祥兵就请来了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博士工作站的刘博士,帮忙诊断。

湖北椿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李祥兵:“(刘博士)我们这一块属于亚热带地区,应该选择中部的苗,也是中等价位的苗,我们也听进去了,把基础打好。”

几番点拨,一年时间,香椿基地的规模就翻一番,但又遇到新问题。

黄石市大王镇扶贫办主任李青枫:“主要是小的产业、散的产业,以及销售渠道或者技术跟不上的产业,所以在我们这里过大汛、大疫、大旱这三关的过程中,就导致没挺过去,这个的话是让我们非常着急的。”

为此,大王镇一方面及时调整扶贫资金投入190万元,建大棚、添设备,搞产业化;一方面一次次赶赴浙江,拜访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政府的决心,让香椿基地与亚林所成功牵手。亚林所为香椿基地定制的新品种,年底就能落地这里。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现在种植的亩产只有两三百斤,我们那个可以达到1200斤,浙江现在已经发展了2000多亩,从省级良种可以上升为国家级良种,大王镇可以作为第一个(跨省)区试点。”

现在,亚林所牵头成立的椿树国家创新联盟旗下的企业,还和村里签下首批订单。到明年,椿树的种植规模计划增加1000亩,扩展到6个村,打造鄂东南香椿小镇。

黄石市大王镇党委书记武艺:“真正做到一镇一业,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让它自己能够造血,自己能够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对精准扶贫能够交上一个满意答卷。”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黄宁 责任编辑 马张驰)

责任编辑 马张驰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