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旧县坪村:让人向往的“甜蜜”村
鸟瞰东瀼口柑橘园(资料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金秋时节,漫步在巴东县东瀼口镇旧县坪村柑橘园,一个个圆润饱满、橙绿相交的伦晚、椪柑喜上枝头,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产业兴,农民富。近年来,旧县坪村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一抹橘红铺就脱贫致富路,橘农们的腰包如同压弯枝头的柑橘一样,分外沉甸甸。
“随着果子陆续成熟,每天都有客户下订单,一天下田好几趟,忙得很!”1组果园里,50岁的橘农向贤兵正忙着“下货”,准备发往武汉的订单。他的4亩柑橘,行情好时每年销售额能有数十万元。眼前光景,年轻时的向贤兵不曾想过。
向贤兵正在采摘柑橘
“以前在外地做泥瓦匠,工资还可以,柑橘田一直荒在家里没人管护。”年轻时,向贤兵在大城市务工,收入远高于同期种植柑橘水平,这让他对于发展柑橘产业颇有不屑。2016年,向贤兵突发脑溢血,丧失了重劳动能力,为维持正常生活,他不得不重整橘园,几年下来,柑橘成了他重振家业的“绿色银行”。
东瀼口镇柑橘种植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土地肥沃、面朝阳坡、紧贴长江成了柑橘生长的理想之地。自90年代起,柑橘一直是旧县坪村村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柱。
随着柑橘市场愈发火爆,为扶持柑橘产业发展,政府还通过免费发放苗木、兴建柑橘厂房、出台种植奖补等一系列政策扩张柑橘版图。经过多年孕育,1600亩橘园的伦晚、椪柑不仅畅销武汉、上海等地,还远销俄罗斯和韩国等周边国家。
橘农们利用单轨运输机运送柑橘(资料图)
从天空俯瞰旧县坪村的橘园,一条橘红色的“柑橘专列”倚山而上,蜿蜒数公里。每当成熟季节,柑橘搭乘轨道而上,在轨道卸货点,标准的农村水泥公路精准对接,货运车辆在田边即可完成打包装箱,进而发往全国各地。
“土地有限,我们精准对接改善基础设施和产品采摘的各项扶贫政策,通过节约发展成本助农增收。”如何做好做大柑橘产业,县检察院驻村“尖刀班”从独特视角出发,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00余万元,铺设柑橘单轨运输机2000米,辐射全村5个村民小组。同时先后投资140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入户和移民路整修,打通柑橘出山最后一公里。
“现在出货实现了田里摘田边卖,一年下来能节省将近3000多元,实惠!”橘农陈世贵感叹。
如今的旧县坪村柑桔年产量200万斤,销售额400余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助农平均增收一万多元。柑橘产业越做越好,来村里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靠着近几年攒下的积蓄,向贤兵建起了新房,计划开一家农家乐。曾经羡慕城里人生活的他,如今过上了让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来源:云上巴东 记者 王鹏程 责任编辑 严玉玲 审核人 邓毅
(责任编辑 刘益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