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江洋码头重现50年前风华正茂

  2020-10-29 18:26:46
分享到:

今天(29号)上午,江汉平原、荆江两岸正是秋高气爽,荆江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已初具雏形。记者在修缮施工现场看到,200多名工人正在对旧有建筑进行"修旧如旧式"施工。这里是有着近3000年悠久历史的楚郢都外港,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更孕育了包括活力28、荆江暖水瓶在内的一批"国民"商品企业。如今,修缮工作正在让这里重现当年的"风华正茂"。

旧有建筑(图一)

文创园(图二)

文创园(图三)

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国家战略,荆州市将沙市洋码头片区改造作为荆江沙市段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项目,通过争取国开行长江大保护专项贷款资金,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总投资16.6亿元,改造长江岸线2公里,建设荆江风情带核心区,再现沙市的千年繁华。

这座正在修缮的四层楼高的棉花打包厂,北楼建于1929年,南楼建于1936年,是沙市的历史记忆。整体建筑风格为“民国+工业”风。项目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从最原始的印象出发,保留建筑的形体关系与材质质感,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原有印象与辨识度。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裸露粗糙质感的砖墙墙面,维持原有窗形,保留建筑的历史印记;入口造型突显人流导向性,局部加设钢构件,呼应建筑的工业感。就连一块玻璃,都要保留历史原貌。

——留住“城市记忆”。项目遵循“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功能转换”的原则,按照保护历史文化遗迹、还原生态秀美环境、传承沙市商埠文化的总体思路,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项目征收面积约43万平方米,保留老建筑14.2万平方米(其中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80多栋),对沙市商埠文化、工业文化及民俗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性改造,打造“大美荆江·生态文化展示馆”、“沙市记忆(1876-1949展陈馆”、“江汉明珠·沙市工业成就展示馆”、“文星楼书画艺术展馆”等四大特色文化展示体验区,延续沙市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

——转型“生活秀带”。该项目是长江经济带“文化遗迹”向“生活秀带”转型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按照“千年古商埠、活力新客厅”的文化定位,建立洋码头文化旅游区、活力28数字经济产业园、主题文化乐园三个功能区,力争把沙市洋码头片区打造成为集文化展示、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滨江观光、运动健身、双创空间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打造“滨江画廊”。荆州市抢抓长江大保护机遇,对长江岸线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目前全市已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复绿造林31.5万亩。

荆江沙市段生态修复工程(洋码头)项目,是荆州市创建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区,点、线、面结合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重要战场。该项目与柳林洲、学堂洲、松滋涴市、洪湖一河两岸、江陵、监利城区段岸线修复工程一起,联珠成串,形成滨江绿色廊道,全力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近年来,荆州市多措并举,狠抓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心城区沿江综合整治岸线10公里,面积约310公顷,涉及企事业单位112户,居民1802户,建筑物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拆除老旧建筑70多万平方米、砂石场10多家,搬迁了厂房、油库、管线10余万平方米。保留修复优秀历史文化建筑21万余平方米。

随着相关项目的推进,1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各类花海林木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一幅“万里长江 美在荆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志强 程德明  何进  通讯员  张云鹏  责任编辑 潘念)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