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汉口近代工业风云见证者变身为新文创时尚地标 平和打包厂:保留每个老物件的记忆
红墙老建筑
年轻人在鹅社书店
平和打包厂——位于青岛路10号的这一系列建筑是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武汉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大跨度采用钢架和设有喷淋消防系统的建筑。
在这里,钢架楼梯、楼体间遗留的滑道、醒目的红色消防沙箱、墙壁上的标语、角落里记录着英国工业文明的蒸汽阀门……都是历史留给这栋建筑的记忆;而新铺设的钢结构透明穹顶,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家具店、咖啡店以及迎来这些年轻人的脱口秀剧场,加上从三镇涌来乐此不疲的摄影打卡者们,正源源不断输送着来自于2020年的气息。
老汉口近代工业风云 它是
“见证者”
平和打包厂,即“老汉口”口中的“棉花打包厂”。
1861年,英国人来汉设立第一个租界。
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在租界内华昌街(今青岛路)设立平和打包厂,由后来创建汉协盛营造厂的沈祝三主持营造,其建筑为四层砖混结构,墙面用红砖砌筑,窗间用壁柱分割,窗下方装饰一段灰色水泥拉毛墙面,檐口处则有精致的装饰线脚。
自1905年初建后,平和打包厂又分别于1918年、1933年、1949年及新中国成立后等多个不同时间扩建,形成目前外观六栋、总建筑面积32808平方米的厂房,厂房内拥有大小房间上百间。
这家英国人在汉口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除了打包棉花,还兼打牛羊皮、羽毛、苧麻、茶叶……同时经营桐油、生漆、猪鬃、中药材、五棓子等进出口业务。
用多牛世界总经理田国舫的话来说,当时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平和打包厂,引进来自英国的蒸汽压力系统对货物进行压缩处理,再通过汉口商埠的运输能力将货物输送到全国。
而这,也让平和打包厂成为老汉口近代工业风云的见证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平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平和打包厂于1946年复业开工。1949年武汉解放后,平和打包厂回到人民手中。1952年之后,平和打包厂改名为武汉市商业储运公司青岛路仓库,作为仓储存放日用品和轻工业产品。
1993年,平和打包厂旧址被定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评为武汉市最早的工业建筑,同时,它被列入武汉市一级工业遗产保护。
保留每个老物件的记忆 它是
“幸运儿”
2017年2月,平和打包厂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经历百年岁月洗礼依然矗立的平和打包厂迎来改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负责平和打包厂修缮工程、时任江岸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路项目部负责人的龚建华提到,平和打包厂经历的是“文物保护性修缮”,施工开始前,准备工作早已着手——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他们搜集老照片,反复比对;经房屋勘测后确定修复原则:看病问诊、修旧如旧、延年益寿,“从色彩、质地到工艺工法都必须采用传统手法修复,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价值。”
如今,在平和打包厂内,摄影打卡的游客最喜欢的合影背景就是记载着历史印记的风物——除了建筑本身,C栋入口处的巨大管道和邻近墙面经历100多年岁月洗礼的压力表;天台的水箱;老式的窗户……龚建华说,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老物件进行了保留。“那个管道和压力表是消防喷淋报警系统,来自工业革命发祥地曼彻斯特和伦敦,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
2019年10月,“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重塑创意文化符号 它是
“新生力量”
2019年1月,平和打包厂迎来新生——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包括人人视频、阿里云创新中心、武汉十点半文化、知音号艺术发展中心在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纷纷入驻。
平和打包厂B栋1楼,鹅社书店艺术馆内有安静读书的人,鹅社书店艺术馆被粉丝们昵称为“文艺创新的花园”,因为除了书店本体,这家店面里还有艺术区、沙龙区、文创市场。
拐到3号门,新开不久的网红咖啡店No seat接纳了众多年轻“打卡”族,转到三楼的鹤咖啡艺术实验室,这间商业摄影家和德国设计师联合创办的咖啡店,漂亮的小姑娘正坐在落地窗边自拍……而在离它不远的B栋3楼,“多牛世界共享直播基地”里,记者直击了若干正在直播带货的年轻人。
妈妈们把孩子送进E栋四楼的知音号艺术发展中心,这群4-12岁的孩子在这里第一次接触舞台。
很快,这个有着115年历史的老建筑群迎来武汉第一家脱口秀剧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饭喜剧”演出负责人大卫提到在仁合书院结束的两场表演,“门票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卖空了,有观众跟我说,来这儿看脱口秀特别开心。”
将平和打包厂80%的体量用于科技文创企业的办公,另外20%,是与书店、咖啡店、手工作坊、脱口秀剧场共同组合成的“文化符号”,再根据年轻人的喜好组织移马市集、天台野餐、HOT文化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负责运营平和打包厂的多牛世界总经理田国舫说,他的想法,就是要“做好面子,做足里子”,“最终的落足点都是文化创意和文化内容产业。”
如今,每天来到平和打包厂打卡的人流量不下千余人次,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不止一个年轻人表示喜欢平和打包厂的既现代又古朴的氛围。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 张聪 责任编辑 黄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