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抗疫故事丨周宁:与死神赛跑的“生命特战队”

  2020-09-27 16:00:22
分享到: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生。疫情期间,同济医院是武汉市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医院成立了气管插管、护肾、护心等13支小分队组成“生命特战队”,科学救治患者生命,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同济医院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9月27日下午,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武汉举行。周宁在现场分享了他的抗疫故事,一起来听——

大家好!我叫周宁,是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也曾经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前不久,我们医院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天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向大家报告我们的抗疫故事。

今年1月17号,我收治了一个休克的心脏病人,他是一位厨师。康复出院时,他告诉护士,前段时间他一直发烧、咳嗽,还住过院,而我是跟他接触最密切的医生。

当天下午,我就出现了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在做完必要检查后,基本确定被感染了!

回想当时的经历,要说不害怕,那是吹牛。我们对这个病毒知道的太少了。但是,我是一名医生,我不能对病毒认怂,我决定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田。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自我隔离治疗。幸运的是,4天后,症状渐渐好转。而那时的武汉,几乎所有医院发热门诊爆满。我们同济医院发热门诊日常最多接诊二、三十个病人,而当时一天要接诊七八百甚至上千个病人。

我是被感染者,也是医生,我有责任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惊慌失措的人们,大年三十晚上,我坐在床上,用手机逐字逐句敲下了几天来的隔离治疗经历,并发布在我的微信公号上,没几天,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留言14000多条,有人说,我和家人每天都很害怕,但是看了你的文章,心里安定了许多。

更有人称我“网红医生”,但我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网上。武汉是我的家乡,那些不幸被感染患者,是我们的同事,同学,亲戚,朋友,甚至家人,保卫武汉就是保卫我们自己。我们没有退路,必须跟病毒死磕到底。

2月8号,隔离期一结束,我立刻打电话请战。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我母亲每天在电视上看到在前线拼命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抹泪,但轮到自己儿子上场,就犹豫了,她说:“你都被感染了,救人也不缺你一个”。我告诉妈妈:“我是一个医生,我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这时躺在家里会被人笑话的!”

第二天,我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来到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开辟的战场,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

最初几天,面对全新的疾病,心理上、生理上的压力,让我们几近崩溃。有的患者刚才还在吃饭,一转眼,病情就急转直下,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心电图就成了直线。

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让我和同事们十分痛苦,必须把病亡率降下来!

分析手头上的病例,我们发现,导致危重症患者病亡的首要原因并不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而是多脏器损害。医院领导立即拍板,多学科联合的重症治疗攻关团队诞生了,全流程守护,24小时待命。病友们说,这是与死神较量的 “生命特战队”啊。

我有幸成为特战队的一员,担任护心小分队负责人。

我在ICU工作的52天里,救治的病人很多很多,但有一个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2月12号,老程转入我们ICU病房,生命垂危。

老程今年50岁,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患者,病痛的折磨,全家感染隔离失去联系带来的伤痛,都没能打垮他。只要处在清醒状态,他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他说:“我怕一闭眼就永远睁不开了!”

老程的坚强,深深打动了我们医护人员。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怎么救?!

要知道,在他之前,和他类似的危重症患者极少能闯过这一关。

每天下午三点,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学术报告厅都会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老程是我们讨论最为激烈的病例。

讨论的焦点,最后落到上不上ECMO?什么时候上ECMO?但是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我们使用的ECMO的经验十分匮乏。

作为护心小分队的ECMO技术负责人之一,最后,我决定给老程实施ECMO治疗。我知道,这是一个带有冒险性质的决定,一旦有闪失,我的职业生涯将留下永远的“污点”。我更知道,如果不去拼死一搏,老程几乎生还无望。

2月19号上午,我和护心小分队同事们一起,给老程实施了ECMO手术。

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四层手套,为看清楚病人脖子上的血管,几乎是贴着病人的脸,完成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各个小分队紧密配合,只为一个目标:救活老程!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那些天,所有人都在等待结果,但所有人都不敢谈论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27号,上午11点30分,老程成功撤除了ECMO。

撤机那一刻,我忍不住欢呼起来,“你活过来了!活过来了!活过来了!”这一幕在网络上打动了无数国人。

19天,456个小时,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的日夜接力坚守,我们终于从死神手中把老程抢了回来!

老程是不幸的,也是最幸运的!他一个人的救治,几乎动用了同济医院所有的医疗力量,而这样的事,在同济医院、在武汉、在湖北,每天都在发生着。

在阻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中,我的同事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战友。让我尤为钦佩的,是我们的护士姐妹们。

ECMO治疗最艰难不在植入,而是维护和管理,任何一个处置不当,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所以需要24小时守护。我们的护心小分队只有7名护士,4小时轮班守一个ECMO病人,每小时需要检测的数据达数十种之多,工作量极大。而且,随时还会遇到各种突发并发症。

一天深夜,病人老杜的ECMO管道突然出现大量血栓而不得不暂时停机。而他是一个危重病人,长时间停机,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必须尽快更换管道,他才有一线生机。

凌晨12点,我从隔离酒店开车回到医院。刚刚交班准备休息的当班护士张盼盼,二话不说,跟着我又穿上防护服返回到ICU,电光火石之间,迅速为病人更换了ECMO管道,老杜的生命线再次被接通。

像张盼盼这样的90后护士还有很多,他们平时打打闹闹像孩子,但关键时刻,她们变成了勇敢的战士,拉得出,顶得上,扛得起。

老程结束隔离回家那天,有媒体记者守候在医院门口,他对着镜头说:“下半生要当两个半生去用”。现在,老程身体恢复得很好,已经在工地上干活,再次扛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和希望。上个月我过生日的时候,他还打来电话来祝我生日快乐。

我和我的病人,是患难之交,是生死之交,因为我们都拥有同一个称谓:武汉人!

没有一个严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4月24号,同济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26号,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武汉确诊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4%,全省成功救治3000多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患者。

如今,我们同济医院所有院区也全部复工,全面恢复了正常诊疗工作。这场战疫大考,对医生来说,既是压力极限测试,也是心灵净化洗礼,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让我深深感动。

既然选择了一身白衣,就要担负起这份责任。我将把这次难忘的经历当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工作中,以真情回报真情,用生命护佑生命,以实际行动致敬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武汉人民。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彭云鹤)

责任编辑 彭云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