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入梅以来武汉市发生七轮强降水 全市平均降雨总量居历史同期第3位

  2020-07-14 12:45:34
分享到:

7月14日上午,记者从“武汉市应对高水位汛情工作举措”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月8日入梅以来,我市发生了七轮强降水。分别出现在6月9~10日、6月12~13日、6月15日夜间、6月20~22日、6月27~29日、7月2日、7月4~7日。6月8日08时至7月13日20时,我市累计降水量大部500~830毫米,局部地区900~1100毫米,其中中心城区的汉口地区600~840毫米、汉阳地区850~950毫米、武昌地区740~900毫米;新城区的蔡甸730~920毫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820~980毫米、江夏750~1100毫米、东西湖560~780毫米、黄陂560~740毫米、新洲560~920毫米。

武汉市五个国家气象站的累计雨量分别为:武汉784.6、蔡甸922.4、黄陂672、新洲679.8、江夏764.2毫米,全市平均累计雨量764.6毫米,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1.2~2.0倍。其中,全市平均降雨总量居历史同期第3位(第1位:1991年,891.1毫米;第2位:2016年869.6毫米)。

今年梅雨期的主要天气特点:

一是入梅时间早,梅雨期长。6月8日我市入梅,较常年偏早9天(平均6月17日),截至7月13日,梅雨期已有36天,较常年偏多11天(平均为25天)。

二是暴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入梅以来,共出现了七次强降水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4次,梅雨期全市平均降雨总量仅次于1991年和2016年。

三是暴雨分布广,局地强度大。6月8日至7月13日,共出现特大暴雨2站次,大暴雨185站次,暴雨712站次。江夏区乌龙泉站出现了梅雨总量1109.5毫米、日降水量472.3毫米(7月5日20时~6日20时,)和1小时88.3毫米(7月7日4~5时)极端值。

四是夜雨强度大,强对流多发。1小时雨强超过50毫米达31站次,发生在夜间的有25站次。雷电活动频繁,6月8日至7月13日,武汉市发生闪电29134次,特别是6月12日晚上发生了武汉市今年最强的雷电活动,闪电频次达8090次,并伴有7~9级雷暴大风,最大阵风出现在江夏金口航道码头,风速达25.2米/秒(10级)。

同1998年和2016年相比

1、从梅雨期的长度看,今年不及1998年,但长于2016年。1998年武汉出现二度梅天气(6月12日~7月3日,7月17日~8月4日),入梅偏早,出梅偏晚,梅雨期长达55天。2016年梅雨期共33天(6月19日~7月21日)。今年的梅雨期已有36天(截至7月13日)。

2、从梅雨期的降水总量看,今年不及2016年,但多于1998年。1998年梅雨期武汉平均降雨总量639.8毫米,比今年目前的梅雨总量还少近125毫米。而2016年梅雨期武汉平均降雨总量达927.8毫米,高于今年梅雨总量163.2毫米。

3、从梅雨期的降水分布来看,今年与2016年相似。1998年梅雨期武汉北部的黄陂、新洲降雨总量只有270~390毫米,而南部的蔡甸、江夏和武汉城区810~890毫米,呈现出明显的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2016年和今年梅雨期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

(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憬 通讯员 熊欢 责任编辑 张冉)

责任编辑 张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