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患若一 所忧同也—— 跨越国界的爱心接力 全球体外双心室辅助桥接时间最长患者“换心”成功
7月2日上午11点,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ICU病房,接受完心脏移植手术7天的玲玲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下床活动。回想起这10个月以来跨越两个国家的重生之旅,她满怀感激地说:“是中日两国医护的共同努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生命垂危,为女儿到处奔走求医!
来自山东的玲玲今年24岁,两年前在日本爱知县的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实习。她因为脸上长满粉刺,所以服用了治疗粉刺的药物,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并引发肾功能和心肌功能低下。
2019年5月,玲玲被送进藤田医科大学医院检查,然后被确诊患上“巨细胞性心肌炎”,当时她的循环系统功能几乎丧失,生命垂危。当年9月份,藤田医科大学医院高味良行教授对玲玲施行了体外人工心脏安装手术。但术后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再做心脏移植手术。由于条件限制,玲玲无法在日本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怎么能够看到玲玲的生命就此结束?玲玲的父亲在国内四处求医。经多方推荐,他们最终决定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手术。藤田医科大学医院高味良行教授与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展开了紧密联系,并商定在2020年1月底送玲玲回国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然而,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1月24日飞往武汉的航班被取消。
困难重重,只为安全护送玲玲回家!
对于一位需要立即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多一分等待就多一分风险。身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董念国教授一方面积极投身于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也一直记挂着这位在日本命悬一线的中国女孩。
2020年3月份,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玲玲回国的绿色通道被打通。但是转运途中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民用航班如何改装成适合医疗转运的配置?梅雨季节的天气对航班影响有多大?在飞机上玲玲的进食及排便如何安排?飞机上的交流电是否能够匹配人工泵的电源?为了解决转运患者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日本藤田医科大学医院和中国武汉协和医院为此展开深入交流,为这次转运提供详实而充分的医疗准备。
6月12日,一场护送之旅启程。
6点,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行健、张菁、李平、王慧华赶到武汉天河机场;
12:30分,协和医院专家抵达名古屋国际机场;
13:30分,日本专家护送玲玲抵达机场;
20点,玲玲被护送转运到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为玲玲做了身体检查及病情评估,并制订了医疗救治方案。
挑战极限,移植手术一波三折决不言弃!
作为接受了双人工心脏Bi-vad心室辅助的特殊患者,玲玲体外的人工心脏已连续超负荷运转10个月,移植手术迫在眉睫。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换心过程一波三折。
6月16日,得知有一本地供心消息,却发现供心冠脉质量不好,只有放弃。
6月19日,来自湖南的供心条件十分好,可是玲玲却高烧39度,无法手术。
6月25日,终于等到供心!玲玲的身体条件十分合适!董念国和夏家红2位教授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与体外循环、麻醉科、手术室的20余名专家联合作战为玲玲施行换心手术!
玲玲胸腔内的四条人工橡胶管道错综复杂,由于人工管道与胸腔组织长时间相互包裹,其胸腔组织脆弱、粘连严重,再次开胸手术可能发生大出血、脑栓塞、感染等危险。董念国教授称,在病人这种身体条件下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世所罕见、难度极高。
经历近7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颗强劲而有力的心脏在玲玲体内重新开始跳动,手术圆满成功!
此次跨越国界生命接力的成功,凝聚着中日两国医护团队精诚合作、高水平的医疗救治力量,也是用大爱守护生命的又一生动写照!
垄上频道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陈一帆 肖锋
通讯员:王继亮 聂文闻 刘坤维
责 编:吉世兰
编 审:赵业勤 肖 鹏
![](https://res.cjyun.org.cn/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