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曹树国:昔日“后进户” 今朝“排头兵”

云上郧西  2020-06-16 09:26:41
分享到:

迎着似火骄阳,踏着盎然生意,我们迎来了六月。郧西县六郎乡境内,郁郁葱葱间,流水潺潺处,今夏新孵化的鸡苗簇拥着、跃动着,啾鸣成歌,与山水遥相应和,奏响着脱贫攻坚的奋进曲。

郧西县六郎乡康家梁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坡陡地少,基础设施落后,建档立卡之初,共有贫困户158户46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2.39%,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村。

曹树国是康家梁村最为“特殊”的贫困户。现年56岁的他,早年在山西靠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2014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因地处偏远,缺乏谋生技能等原因,曹树国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在外出务工前曾经担任过十几年村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加之责任心强,有干劲,群众认可度较高,2014年11月底,曹树国当选为康家梁村村委会委员、治调主任。

从贫困户到村干部,虽然身份在变、角色在变,但曹树国对脱贫战困的初心却从未改变。从当选村干部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内心深处默默定下目标,一定要竭尽所能,让乡亲们都能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一双沾泥解放鞋,一段坎坷发展路,一颗拳拳赤子心,怀揣着这份坚守与执着,曹树国开始着手为乡亲们谋划致富门径。当他满怀信心逐户上门为乡亲们谋划养殖项目时,却接连吃了一个又一个“闭门羹”。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乡亲们怎么也不相信能够依靠家家户户都在养的牛羊鸡等畜禽实现脱贫致富,甚至有的贫困户冷言道:“真的赚钱的话,你自己怎么不养?”

这一切,曹树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彻底摆脱贫困,必须破除乡亲们思想上的桎梏。通过发展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可持续的产业才能消除乡亲们的疑虑和冷漠。而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大户示范引领,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前景。

2015年4月,曹树国一次性购入了1000只鸡苗,开始带头养鸡。因不懂技术,鸡苗在短短40天内几乎全军覆没。不甘就此放弃的他在市政府办驻康家梁村工作队的引荐下,多次专程前往十堰、郧县等地学习养鸡技术,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摸索,曹树国逐渐掌握了土鸡养殖的基本技术要点。

“越战越败、越败越战”。2015年8月底,在市政府办驻康家梁村工作队和市畜牧局的支持鼓励下,曹树国重树信心,多方筹资购回了第二批固始鸡苗2000只。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曹树国变得更加慎重,他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控制好温度、湿度,阶段性进行科学防疫和消毒,定期请畜禽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予以指点,在悉心照料下,第二批鸡苗成活率很高,长势喜人。当年销售鸡蛋18000枚,淘汰土鸡200只,除去存栏的1800只土鸡,净增收3万余元。2016年规模扩大后,年收入更是超过了11万元。

曹树国的成功范例为乡亲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地群众在政策支持下踊跃发展土鸡养殖,养殖业一时间在六郎乡呈百花齐放的态势,蒸蒸日上。

随后,曹树国成立了郧西县国康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并出任理事长,将他的养殖经验和技术要点手把手教给每一位社员。对特别困难又无劳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免费提供鸡苗,集中代养,贫困户在年底享受稳定分红。在“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下,三者实现了融通共赢,40户贫困户因此谋得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今年,在曹树国的带动下,康家梁村新孵化鸡苗36000余只,200余户群众饲养土鸡超过4万只。六郎乡春季统一购置的39台鸡苗孵化器精准落户到贫困户手中,累计增收40余万元。稀疏平常的养殖业在这方山水间落地生根,谱写了动人的脱贫故事,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稳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步入小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通讯员  徐 成   陈迪隆

(责任编辑:许鹏)

责任编辑 许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