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8月底前全部完成
今年年初,武汉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上日程。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今天(6月3日)从武汉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指挥部获悉,全市农贸市场将于8月底前完成改造。
据介绍,武汉市纳入改造范围的425家农贸市场依据1.0、2.0、3.0三个标准进行。其中,1.0标准的软硬件及管理全面对标商务部标准;2.0标准对标上海市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在智慧化、公益性及个性化发展上有所突破;3.0标准对标上海市2019年智慧化菜市场,重点建立超市化运营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务。
武汉市近年来进行过数次整体性农贸市场改造,这次改造标准更高。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改造加强了市场环境卫生整治,特别是消防通道、通风系统、垃圾分类、厕所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此外,更加突出市场品质升级、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农贸市场“农改超”转型,完善电子结算、5G信号覆盖、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和功能,让市民在买菜过程中有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
用时45天改造完成,武汉首家商超型农贸市场——中百市集5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是我市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中建成的3.0版农贸市场。中百市集由原水果湖菜市场改造而来,中百市集店长严涛介绍说,与传统的农贸市场不同,商超化菜市场按照商超模式打造,依托中百的物流采购渠道,所有产品统一采购、明码标识,相对以往摊贩各自经营的方式,管理上更加科学有效,市民购物体验更佳。
共享厨房、顾客休息区、便民雨伞、食品溯源自助查询、免费制冰机、智能化垃圾处理间、公益性专柜……该市场不仅有传统菜场的功能,还增添了不少便民服务设施,将智慧化、公益性集于一身。
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是改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中百市集,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由专人负责放置在对应的垃圾桶内,并送至垃圾处理间,进行无害化绿色处理,压缩成可再利用的绿色肥料。
作为2.0标准菜场,位于汉口丹水池的百大鲜生菜场在3月25日就已复工,是武汉市较早经过改造、达到开业要求的菜场之一。走进百大鲜生菜场,进门时有专人负责量体温;进去后,感到菜场内特别清爽,仔细一看,发现凉风来自天花板上的数十台电风扇。菜场本来就有6个门,通风不成问题,即便如此,菜场还是每天开电扇,加强通风同时也让消费者感觉舒适。据介绍,每天进场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布。
在百大鲜生菜场,“电子支付,减少接触,保持距离,有序排队,佩戴口罩,遮住口鼻,勤洗手,勤消毒,禁吸烟”等宣传牌随处可见。地面整洁,与超市一样干干净净。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鼓励更多市场方积极投入改造,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市、区两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撬动市场开办者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省农发行等银行提供贷款优惠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更快投入改造工作中。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费晓丹 通讯员 王智 责任编辑 郭金华)
